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从1949年至2002年的联邦议会选举

海因茨·狄龙(Heinz Dylong)2005年7月15日

预计今年9月将选出新的一届联邦议会,这是1949年春天联邦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16届议会。德国之声为您回顾了充满变数的联邦议会选举史。

施罗德之前的六维联邦总理图像来源: AP

自魏玛共和国终结以来,在1949年8月,西德的成年公民第一次能够通过自由投票重新选举一个中心议会。在选举的头一天晚上,不来梅市政府主席威廉·凯森(Wilhelm Kaisen)号召公民参加选举:

“明天,凡是有选举权的公民必须全部去投票站投票,选举第一届联邦议会。任何人不得缺席,众所周知,谁现在不选举,谁以后也就没有权利骂人。”

几乎五分之四的有选举权的公民都不想让人剥夺这种骂人的权利,他们到了投票站——选举结果:基民盟和基社盟得票31%,成绩最好——领先社民党不到2%,而社民党也就开始了17年的在野时期。基民盟主席康拉德·阿登纳成了第一任联邦总理。他在联邦议会当选的时候,仅仅达到了可想象的1票这个最微弱的多数。这个多数是建立在基民盟/基社盟、自民党以及特别保守的德意志党(DP)联盟基础上的。

阿登纳在议会上发言图像来源: AP

对于阿登纳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的巩固和与西方阵营的融合,这对于他来说比最终的德国重新统一更有优先性。与西方阵营融合的重要一步是1955年实行的联邦共和国加入北与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在此两年前,阿登纳政府已经在联邦议会的第二次选举中再次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基民盟和基社盟获得了45%的选票。阿登纳重新组织了联合政府,在这个联合政府里,除了自民党和德意志党之外,也包括“全德板块”(Gesamtdeutsche Block)——这是一个自己认为应该为那些被驱逐者负责的党。政府的足够多数面对的是一个稍微被削弱的社民党。社民党在1957年的议会选举中再次败北。从这一年里开始直到1972年,社民党的得票虽然持续地定期增长,但基民盟/基社盟还是用“不要试验”的竞选口号获得了绝对多数——在联邦议会选举中,没有一个党重新得到过那样的结果。

这个竞选口号在1961年的选举中也起了重要作用。自民党虽然确定了与基民盟/基社盟的联合,但她想组织一个没有康拉德·阿登纳的联合。尽管实现了政府的联盟——联盟党已经失去绝对多数——然而,总理还是阿登纳。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因为他在联盟谈判中已经许诺将提前退位。这期间,反对党,即社民党一边——联邦议会成了只有三个党的议会——同样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该党1959年的哥德斯堡纲领,正如在其政治实践中所做的那样,该党也告别了纲领中仅存的马克思主义因素。1960年,接踵而来的是对外政策上的路线改变。迄今为止,一直被看作德国重新统一障碍而被拒绝的加入北约,现在也被社民党人接受下来了。

1963年阿登纳退位。继任者是前经济部部长、被看作“经济奇迹之父”的路德维希·艾哈德。他的执政期经济呈现衰退,这最后导致了执政联盟的失败。在1965年的联邦议会选举中,联盟党虽然仍获得明显的胜利,但一年之后,联盟党在如何才能堵住可见的预算窟窿问题上无法取得一致。自民党反对联盟党确定的提高税收目标,联盟破裂。

因此,这就开始了三年之久的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党的执政大联合。联邦总理是基民盟的政治家库尔特-格奥尔格·基辛格,社民党主席兼(西)柏林市长维利·勃兰特任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基辛格在他的政府声明中说道:

“防止可能的滥用权力的最强大保障是大联合伙伴的坚定意志,这个大联合只持续到本立法期结束。”

联邦总理基辛格(右)与访问德国的美国总统约翰逊图像来源: dpa

此后的结果也的确是这样,尽管1969年联邦议会选举的最后结果不是基辛格所指的意思。他的党不得不在联邦德国历史上第一次变成在野党。社民党与自民党联合,维利·勃兰特成为总理,自民党主席瓦尔特·谢尔担任外交部长。政府抱着重大的内政改革的愿望上台执政。勃兰特在他的政府声明中宣布:

“我们打算大胆实行更多的民主。我们将致力于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参与国家和社会的改革。”

勃兰特图像来源: dpa

除了一系列内政改革之外,对这个政府来说,生命攸关的问题首先是缓和与东欧以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关系。1972年,为此进行的内部政治争论如此激烈,几乎导致总理被赶下台。社民党和自民党许多议员都离开了自己的党。

基民盟/基社盟发现自己的机会重新到来,便提出了一个“建设性不信任表决案”,希望以此将维利·勃兰特赶下台,由基社盟的主席莱纳尔·巴尔策尔(Rainer Barzel)取而代之。虽然勃兰特惊险过关,但政府在议会里已不再拥有多数。结果是联邦议会解散并于秋天提前举行新的选举。在这次选举中,社民党人几乎以46%的选票获得迄今为止在联邦一级大选中获得的最佳成果,与自民党的联合得以继续。

勃兰特身边的东德特务纪尧姆(右)图像来源: akg-images

1974年,维利·勃兰特由于自己身边的亲信被揭发是东德间谍丑闻而下台。勃兰特的财政部长赫尔穆特·施密特接任联邦总理。施密特继续执行了勃兰特的外交政策,但他也不得不深入研究与日俱增的经济问题。这些问题延续到1976年的联邦议会选举之后。社民党和自民党的联合虽然在1976年大选中得到确认,但以赫尔穆特·科尔为总理候选人的基民盟/基社盟又一次成为联邦议会中最强大的议会党团。四年之后,类似的情形重新出现:联盟党虽然仍是最强大的议会党团,但社民党和自民党——随着得票的增长——继续得以任命自己的联邦总理。

八十高龄的施密特仍然是一个敏锐的政治观察家图像来源: AP

在接下来的一个阶段里,社民党和自民党的矛盾开始尖锐化。自民党人为节约国库开支,主张在社会政策上动刀,社民党人则对此感到为难。此外,社民党党内也剑拔弩张,起因是关于施密特主张的在德国土地上部署中程核导弹的扩军政策是否确实必要的大讨论。在糟糕的民意调查结果影响下,自民党离开了联合政府,倒戈转向基民盟/基社盟,通过“建设性不信任案”将施密特赶下台,在议会里选举了赫尔穆特·科尔为新总理。

施密特(右)很风度恭贺科尔上台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dpaweb

在1983年初提前举行的联邦议会选举中,科尔政府获得了选民的认可。此外,绿党首次进入联邦议会。科尔政府在内政舞台上必须面对失业问题,在外交政策上,政府继续执行社民党和自民党联合执政时期的路线,自1974年以来一直担任外交部长的自民党人汉斯-迪特里希·根舍继续留任。

根舍-冷战时代杰出的外交家图像来源: dpa

在1987年议会选举中,基民盟/基社盟虽然不得不接受明显的选票损失,但联合政府继续执政没有任何疑问。这也适用于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之后的第一次联邦议会选举。当然,议会现在有了另外一副面孔。绿党在5%的障碍前面失败,但由于对第一次全德选举的特别规定,绿党在联邦议会里与代表东部德国的90联盟组成联盟后有8名代表进入议会。更强一些的是继承统一社会党(SED)的民社党(PDS),她的票虽然也没有达到5%,但由于同样的特别规定,却有17名议员。

1994年,仍然由赫尔穆特·科尔领导的基民盟/基社盟与自民党执政联盟只获得一个被削弱了的多数。绿党重新跃入联邦议会,甚至超过了自民党。民社党虽然仍在5%的障碍之下,但却取得了同样获得进入议会资格所需要的至少三个直接议席,在联邦议会里占有30个席位。

相反,1998年的联邦议会选举,在联邦德国历史上带来了一次真正的重大转折。第一次出现了这样一种政府更迭,在这次更迭中,旧政府所有的执政党不得不全部变成在野党。赫尔穆特·科尔在执政16年之后落选,基民盟/基社盟失去了6个以上的百分点,仅仅获得35%的选票。赫尔穆特·科尔也还宣布:

“为了选举,我们站出来迎接挑战,我也来站了出来,但我们输掉了这次选举。这是显而易见的,社民党人和红绿联盟赢得了这次选举。在这个结果面前根本没有什么可讨论的。”

科尔书写了基民盟的辉煌历史图像来源: AP

社民党获得接近41%的选票,是该党自1949年以来第二个最好的选举结果。与绿党的联合政府很快组成。格哈德·施罗德当选为第七届联邦总理。政府获得345个席位的支持。在政府对面的各反对党——基民盟/基社盟、自民党和德社党——总共占有324个席位。

四年之后的大选,足够的多数明显地缩水。联合执政的社民党和绿党在2002年的联邦议会选举中虽然领先于基民盟/基社盟和自民党,也只获得一个微弱的多数。如果说这个联盟竟然能够得到那个微弱的多数,那么可以说,联邦政府在易北河和奥德河特大洪水面前成功的危机管理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不过,首先对选民产生有利影响的是柏林在选举时对美国的伊拉克战争说了“不”。

媒体总理施罗德与明星外长菲舍尔图像来源: AP

然而,随着2003年开始的社会与劳动市场的改革,社民党渐渐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在社会福利上的一系列裁让社民党失分不少。这个党在联邦州一级的议会选举中接连失败。2005年5月,社民党在他们的“选票大本营”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的大选中惨败。施罗德总理为此承担了后果并于当天晚上宣布,要促成联邦议会的提前选举。根据目前的民意测验,红绿联盟再次获胜的希望十分渺茫。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