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从不投反对票”的申纪兰再当选人大代表

2013年3月2日

近日中国官方公布了第十二届中国人大代表名单,近84岁的“从未投过反对票”的申纪兰再当选,成为历时59年连任12届的“化石级代表”;与此同时,一批敢于直言的人大代表则落选。

A security officer looks back as China's President Hu Jintao delivering a speech during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November 8, 2012. REUTERS/Carlos Barria (CHINA - Tags: POLITICS)
图像来源: 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2月28日,中国官方公布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本届共产生2987名代表,新晋七常委分别从不同选举单位进入该名单;官方也称此次官员比例降低,工农代表比例增加,其中以"从未投过反对票"著称的、近84岁的申纪兰再当选,成为连任十二届的人大代表。另据北京媒体《新京报》报道,两位"90后",来自云南的曾救下四名落水人员的铁飞燕和奥运冠军陈若琳亦当选,但铁飞燕对此表示惊讶"并不知道自己当选了人大代表"。

早在2月18日,黑龙江尚权律师事务所透露该所律师、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迟夙生落选,迟夙生任人大代表期间,曾代理多起敏感案件,包括广西北海案、李庄案、贵阳小河案等,也在人大会上提出多份议案和投出过多次反对票,在中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投票中,她投出为数不多的反对票。亦有网友透露,两名"议案大王"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周晓光,以及呼吁公车改革的湖北前人大代表叶青均落选。

迟夙生等人的落选与申纪兰的再度当选,在网络上又掀起一轮讨论热潮,网友将两人照片合成在一张图片上在网上转发。署名"知青记者"的人士发出评论"不分青红皂白地投赞成票的申纪兰马上又要兴高采烈地参加今年的两会了,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身份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绝不随便投赞成票且成为人们心目中真正的人大代表迟夙生离开了政治舞台,这究竟是为什么?"他同时认为这是中国人大代表制度的"逆向淘汰。"

中国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图像来源: Reuters

"投票权不能成为无限赞成的摆设和橡皮图章"

申纪兰曾在去年两会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自己从未投出反对票作出解释,她表示:"符合党的政策,符合人民利益,大家拥护就拥护。投赞成票也是在充分发扬民主权利"。在当年采访中她还表示出对金正恩的欣赏,并对外透露自己向大会提交的建议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管网络";而在今年她再出惊人之语,称 "共产党是好的,腐败官员是混进党的队伍的"。这位处在网友舆论漩涡中的老人还获得了一个另类的网络称呼"叕叕叕"(网友意即当选十二届代表,叕字为缺失的意思)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学者胡锦光在接受IBTimes中文网采访时表示,申纪兰有权投出自己的票,问题不在于"从来不投反对票"上,而在于"一味的服从和赞成,珍贵的投票权成为无限赞成的摆设和橡皮图章";因此人大制度需要改革,如在公开场合下竞选,选民对竞选者进行投票,这样才能选出代表民众表达诉求的代表。

章立凡:代表们举手就可以了图像来源: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每年都会有这么一出戏"

中国历史学者章立凡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每年春季涌向北京两会的代表,有很多象申纪兰一样"前来举手和鼓掌",也有象铁飞燕一样在茫然不知中被官方赋上代表头衔的代表,因此背后的选举程序、议政能力等都令人存疑:"选她出来的程序我们看不到任何合法性,她自己也承认和选民没有任何沟通,所以她的代表身份就不合法;她这几十年来说的话都是'应声虫'的话,因此不具代表性。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就是我们体制的需要,每年会有这么一出戏,但今年太丑了,太让人看不下去了。"

章立凡也表示两会即将拉开帷幕,代表和媒体即将就位,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中共当局走形式的两会,公民会在网络上围观和"看戏",而且公众已经清晰看到民众选举与权利的缺席,政党权力牢牢掌控这个被称为"民主代表制度"中的一切安排:"实际上都是组织部门决定的,任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安排都是按名额分配,然后由组织部门圈定。这就说明不是什么真民主,而且选出来的人也没有参政议政的能力,实际上就是一个工具,按执政党的意思举手就可以了。"

作者:吴雨

责编:洪沙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