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埃及到中国-德国教育出口小结
2005年3月2日广告
从2001年以来,已经有25个德国大学和高专在外国建了点,已有4200名大学生从这些大学毕业。生产技术在曼谷,机械制造在上海,实用极地和海洋学在圣彼得堡。提供德国式高等教育的已有19个国家。
操办这个项目的是德国对外学术交流中心,而联邦教育部每年为此拿出400万欧元资金。
联邦教育部国务秘书卡腾胡森说:“您想一下,去年‘德国大学’在开罗落成,同一年‘德国约旦大学’也在阿曼起步,就会知道,这个领域已经达到了多么大的力度。”
德国大学和高专走上了新路,以求改善其在国际教育市场上的地位。各种模式和组织形式的尝试都受到欢迎:从单个专业的合作,含多个专业的整个系的建立,直到建立独立的分校或整个高校。
卡腾胡森如是说:“高校的这个行动也是德国在全世界的名片。还有第二点:我们是受欢迎的合作伙伴,这一点我们也得到了确认。对德国高校与世界上其它高校合作进一步提供学业专业的需求在上升。而这,我认为,是一个赋予勇气的信号。”
尤其是,这个计划的目标很“高”:要开展跨文化对话,对发展援助政策作出贡献。同时,人们在国外尝试在国内还远远没有形成定律的东西:提供德语和英语教学的学士和硕士学位专业,收取学费,按质量收取学生,还有与以出口为方向的企业合作。德国企业现在已经满怀欣喜地期待着从卡普兰到京都之间培养的后继科学家了。而这一‘联网’看来给大学带来了新的推动力。比如,通过这个项目已经结合在一起的海德堡大学和克拉考大学正在计划在乌克兰利辅建一个共同的欧洲法系。(西尔克.巴尔特里克)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