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从"无法可依"到"有法不依"——解码十九大(六)

德国之声 中文网
2017年10月17日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提出的治国理念的一项核心内容。中共十九大召开前夕,北京律师莫少平接受德国之声采访,谈到了他对中国司法现状的看法和对十九大的期许。

China Bürgerrechtler Mo Shaoping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P. Parks

德国之声:莫少平律师,中共十九大召开在即,您作为北京的居民,感受到的氛围是怎样的?

莫少平:现在北京的氛围,由于涉及到19大的召开,在包括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无论是加强安检,还是要求维稳等等,各方面都在围绕十九大在开展工作。据说,超市里卖菜刀都被要求下架。各方各面都在为十九大的召开让路。

德国之声:您应当已经经历过多次党代会了,本次十九大的氛围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莫少平:我个人认为,本次十九大的氛围和各方面的要求都比以往各届党的代表大会更为高调,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也更全面吧!一切都围绕十九大的召开,其他一切都要让步。

德国之声:无论是社交媒体,还是外媒驻京记者所反馈的信息都可以看出,这一次党代会的安保措施比以往历届都要严格全面。您觉得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对当局来说,存在什么具体威胁吗?

莫少平:具体原因您应当去问官方。我只能说,安保措施的高调和对民生的影响是历届党代会所不曾有过的。

2016年,时任德国总统的高克访华期间在北京会晤莫少平律师图像来源: Mo Shaoping

德国之声:2012年,习近平接管中国最高权力以来,他一直在强调依法治国。那您作为一名资深的法律人,您如何看待这些年中国在法治领域的变化?

莫少平:这些年出台了很多文件和规定。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都涉及到了司法体制的改革问题,也确实出台了一系列司法改革和推进法治的文件和规定,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司法实践方面的现状还是很令人遗憾的。整个中国在法治方面的主要矛盾,都并不在于所谓"无法可依",而是在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也就是说,相关的文件在司法实践中落实起来的反差是非常之大的。有些规定很漂亮,有些措施甚至是超前的,是符合法治精神的,但令我感到遗憾的是,在司法实践中的落实方面反差很大。文件是文件,规定是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反差却是非常之大。

并不是没有好的规定,并不是没有好的措施,但落实的情况我是非常不敢恭维。中国已经解决了"无法可依"的问题,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德国之声:那您认为,出现"有法不依"这一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

莫少平:说到根源,首先是因为,中国还没有建立起对法治的敬畏。规定是规定,在现实中,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其次,我要强调的是,中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立法独立的原则,没有实现司法独立,这是一个很核心的问题。

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AP Pool/M. Schiefelbein

德国之声:十月十八日,中共十九大就要召开了。在中国法治建设方面,您对十九大有什么具体的期望呢?

莫少平:我只能说,期望能够建立起对法治的敬畏,能够真正确立奶酪法独立的原则,并在司法实践中得到落实。但这只是我个人的期望,至于这种期望能否实现,就只能静观十九大以后的发展了。

德国之声:十月十四日,新化社发表中共十八大七中全会公报称,原司法部长吴爱英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十九大前夕的这一决定能否被解读为法治建设过程中一个积极的信号呢?

莫少平:吴爱英具体因为什么原因被严厉处分,官方的报道很笼统,我无法评判。我只能从另一个角度去评价吴爱英:她担任司法部长长达12年,对于中国的律师事务,她没有起到好作用。很多打压律师的事件,都发生在她任内。我认为,吴爱英在司法部长任上出台的那几个规定,不仅无助于推动中国法治建设,特别是律师制度的改革,恰恰相反,是对律师合法执业权的限制和打压。可以简单地说,吴爱英根本对法治一窍不通,更不懂律师制度对国家是多么重要。所以说,我个人认为,她在位的这12年,不仅对中国律师制度的改革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这是我对她的一贯评价,她在位时也是如此。

莫少平是中国著名维权律师、刑事辩护律师、北京莫少平律师事务所主任。1994年至今,曾在一系列受到广泛关注的"敏感案件"中担任辩护律师。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