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从柏林墙倒塌看中国

2009年11月10日

"柏林墙倒塌是共产主义走向结束的开端",这是西方媒体的普遍看法。为了反驳这一说法,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麾下的英文版《环球时报》发表文章说,中国在新时代找到了"走向现代化的自己的路"。《法兰克福汇报》的评论文章就此写道:

很多中国人对柏林墙的倒塌也很兴奋图像来源: AP

"从历史哲学的角度观察,这一抽象说法好象信心十足,但实际情况却完全两样,它没有提到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受到控制和检查的代价。一些中国人认为,中国不一定非要走西方道路,中国应走自己的路,但即使这些中国人也认为,绝不应该长期限制言论自由和人民应享有的其它权利。许多中国人在柏林互联网网页上的留言很有代表性,这一网页此后在中国遭到当局封闭也同样很说明问题。

从中国国家施行的控制就可以看出,柏林墙倒塌那些令人兴奋的日子直到今天在许多中国人中仍然深得人心。三年前,导演娄烨把影片《颐和园》中的性爱故事放在划时代的1989年的北京和柏林,因此他受到禁止拍电影五年的处分。

广州《南都周刊》对前东德反对派牧师埃佩尔曼的采访证明这家媒体能敏锐地深入二十年前德国形势,读者几乎会联想,这里说的就是当今中国。其中一个问题是:'民权运动最需要什么,勇气、信念还是非暴力?'另一个问题是:'柏林墙倒塌前,您是否想过,黎明会这么快到来?'

艺术家艾未未认为,柏林墙倒塌对今天中国的意义很小、最多只有象征意义。中国国家变得更为强权,而现在的社会能量则小于十年前。中国建造理想国家的尝试失败了,早在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就争取科学和民主,这也曾是共产党的目标,但今天它却不允许提及这个话题。"

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作家摩西在《世界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一个国家对历史的态度决定了它的现在和未来,决定了它能否前进,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重犯错误。"摩西的这段文字指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国:

"中国现代史中有一些好的作为,农村居民中接受教育的人数大幅增多就是一个例子。但在1957年至1976年之间,也就是从毛的大跃进开始,直到文化革命结束,中国经历了可怕的岁月,前者导致了大饥荒、数千万人死亡,后者的残酷和对文物的破坏造成了社会分裂和精神创伤。

中国要在国内取得进步、成为国际舞台上受人尊敬和值得尊敬的国家,就必须正视这一段历史。如果在当代历史问题上继续欺骗人民,怎么能完成建设法制国家的迫切任务?更谈不上实行民主。不正视痛苦的历史意味着不惜重蹈覆辙。"

摘译:王羊

责编:叶宣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