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dima Wahl
2008年9月21日前进党党主席的选举结果只有微弱之差,但是它却证实了人们此前的预料,以色列现任外长利夫尼在大选中胜出,尽管与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交通部长莫法斯的得票率之差不是10%至12%,而仅仅是一个百分点。具体地说就是,利夫尼获得的选票比莫法斯多出431张。这一个百分点足以使利夫尼得以组建政府内阁,也足以为其制造障碍,给以色列政府领导层的过渡增添变数。
令以色列引以为豪的是,它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民主国家,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现在,该国却连续两次出现政权更迭,而且并非建立在普选的基础之上:民选产生的以色列前总理沙龙于2006年昏迷不醒时,领导重任便落在了副总理奥尔默特的肩上。奥尔默特因涉嫌腐败丑闻而四面楚歌,这时前进党决定举行党主席大选:7万4千名拥有选举权的党员将决定以色列的未来走向。但只有55%的党员行使了自己的选举权利。
为此,由国防部长巴拉克领导的社会民主工人党有理由在前进党正式公布选举结果的数小时后呼吁重新举行全国大选。巴拉克称以色列人必须做出选择,而他们将继续选择工党。
而这恰恰是大家所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一旦正式宣布举行新一轮普选,那么大选将最早于明年3月举行——在此之前,以色列将处于选战之中,而其他所有的一切将被搁置。尤其是原本就进展不顺的缓解以巴冲突的努力将会因此而蒙受更大的挫折,由于美国总统大选在即,直到美国新总统上任就职后,华盛顿不会给中东和平进程注入新的活力。
工党梦想在大选中获胜则纯属异想天开,不切实际。很有可能会出现另外的情景,那便是:由巴拉克领导的工党继续行动乏力,前进党的势力也将会受到削弱,从中得利的渔翁将是昔日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他有望率领从前进党分离出来的"利库德集团残部"重返政坛权力中心。
其后果不言自明:奥斯陆协议因内塔尼亚胡的从中作梗而陷于失败。尽管中东和平努力不是以色列政策的全部,但没有和平努力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为此,人们必须寄希望于,利夫尼将继续与巴勒斯坦人的谈判,并获得成功。果真如此,那么利夫尼则可以放心大胆地宣布举行新一轮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