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体育运动不当也会导致心理疾患

Olivia Gerstenberger 2014年10月12日

出成绩的压力、运动成瘾、怕输:体育运动对人的身心健康并非总是有益的,尤其是对竞技运动员而言,心理压力所致之害经常大于运动所带来之益。

Robert Enke Gedenken Kerzen
曾为德国队效力的守门员罗伯特·恩克生前患有严重抑郁症,最终自行了断生命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 / 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严重抑郁的时候,他的日子还是挺难熬的,这时他心头最沉重的压力就是怎么对外掩饰自己的抑郁,因为害怕断送自己的体育生涯,害怕破坏我们的生活,害怕失去一切。”丈夫自杀之后,特蕾萨·恩克(Teresa Enke)绝望地道出这段话。她的丈夫罗伯特·恩克(Robert Enke),是一位曾经效力德国国家足球队的顶级职业运动员,最终竟然因为抑郁症而选择了结束生命。怎么会是这样呢?体育活动不是明明有助于身心健康吗?还是体育运动也有危害,会致人以心理疾患呢?

这,完全可能,尤其是在竞技运动界,当运动员感到自己力不从心的时候,体育活动确实会弊大于利。科隆德国体育学院的体育心理学家延斯·克莱纳特(Jens Kleinert)教授介绍说:“一个人如果自己主观感觉难以胜任的话,就会产生恐惧感。如果这种恐惧感很强,而且持续时间很长的话,就可能会引起心理障碍。这时候就该接受治疗了。”作为心理医生,克莱纳特教授又强调,这些心理障碍并不一定源于体育活动。“最普遍的情况是,这些障碍的形成和体育活动无关,但其表征却和体育活动有关。”罗伯特·恩克的情况正是这样,他的抑郁症并非源于体育竞技,却体育运动也未使他的病情好转。

体育活动能满足人的基本需求

可是,运动难道没有改善情绪的作用吗?究竟什么情况下,体育活动才对抑郁的情绪有积极作用?克莱纳特教授说:“如果不是竞技体育运动,一般的体育活动通常都能改善一个人的身心状况。”已经有许多研究证明,适度运动是有益的,因为人们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建立社会联系,而且运动能改善人的基本情绪。“运动能激活激素分泌和肌肉组织,促进血液循环,略微提高体温。而相信所谓体温调节假说的人就认为,即便是简单的体温略微升高,就能给人带来积极健康的身心感受。”

体育心理学家延斯•克莱纳特(Jens Kleinert)图像来源: privat

克莱纳特表示,这种生理学方面的结论,其实最终并无法解释一个人什么时候感觉好,什么时候感觉差。因为感觉的好坏,一个人自己的评判更重要:运动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满足感?自己的需求,比如和人联络沟通的需求,是不是得到了满足?克莱纳特教授说:“在大众体育领域,这种满足感非常重要。其次,一个人可以通过掌握一门运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这种对能力的掌控感,对个人感觉和自我价值至关重要。”第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一个人进行自己所选运动项目时感到的乐趣。“这是我自己选择、自己决定的,做自己爱做的,而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这是人的一个基本需求,实现了就会让人感觉舒服。”

“人们失去了对自己身体的感觉”

不过,在竞技体育运动领域巨大的胜负压力下,体育活动本身的诸多好处会丧失殆尽,而且,这种现象现在也波及业余体育运动领域。克莱纳特教授甚至认为,很多人已经失去了对自己身体的感觉。他说:“当今社会,从媒体、医生和父母那里不断释放出的信息,就是体育活动如何得好,我们应该多多参加运动,这样就可以少生病,可以活得更健康,活得更长。这就是说,我们是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才去运动的。”很多人锻炼身体,就是为了减肥或者塑身。“心理感受方面的东西,却被忽视了,从而导致心理疾患。我觉得很可惜。一个人也许可以减掉十斤肉,可是没换来一个好心情,即便从身体的角度看这也许是健康的,但绝对不是健康的体育活动。”

运动成瘾

当然,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体形认知有误,并且试图通过参加体育运动,让自己的体形更中意的话,这问题就更大了。克莱纳特教授说:“体形障碍症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患有饮食障碍的人群,他们倾向于参加极限耐力运动,来消耗大量的热量,平衡饮食障碍的后果。长此下去,就会运动成瘾,这当然是不好的。不过,这些现象也并非源于运动,而是与参加体育运动同时演变,或者是在此之前就已有障碍了。”

有意识地享受新鲜空气,共享运动乐趣,是从事健康的体育运动的最佳先决条件。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想让体育运动为己带来好处,自我反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体育心理学家编了各种问答清单,可以帮人很快了解自己对体育运动所持的态度,以及运动的效果究竟如何:比如,你感觉精力充沛吗?你在开始跑步之前动力十足吗?对动动腿脚,你是心怀喜悦,还是很感勉强,只是为动而动?克莱纳特教授说:“回答完毕,如果你发现自己只是因为外在原因才去运动,那你或许应该换一个运动项目,或者干脆做点什么其它的,譬如看场电影、读本书什么的。一件事,如果发自内心根本就不想做,那么最好就不要做。”这就是说,要想通过运动获得健康的身心,就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而要听从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因为,有了发自内心的热情,你是不需要克服什么懒惰心理,就会高高兴兴去锻炼的。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