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何清涟:外国人染上“中国特色”之后

何清涟2005年5月19日

《失去新中国――美商在中国的理想与背叛》一书真实地描绘了外商到了中国后如何“本土化”的心路历程。旅美中国学者何清涟给德国之声来稿谈了她的读后感。

在中国怎么才能不染上流行疾病?图像来源: dpa

洋笑星大山制作教学片《大山和朋友在加拿大》涉嫌腐败,无论如何都让人想到他的“中国特色”。

进入中国的外资必须依靠贿赂官员才能获得较低的市场准入门槛,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去年7月发表于《亚太经济时报》上的一篇“电信外企行贿调查”,已经将此中情形大致展示给公众。但有一个疑问却在公众心中挥之不去:为什么欧美民主国家的企业在本土都要讲诚信守法,而一到中国就变了味?中国公众委实不愿意承认我们热爱的那块国土具有让外资“淮桔成枳”的魔力。《失去新中国――美商在中国的理想与背叛》一书,真实地展示了展示了外商逐渐融入中国特色的心路历程。

作者伊森·葛特曼在书中谈到:“共产党把自己改头换面,变成了国家垄断资本的政党,为了避免承认过去三十年的所为都是错误的,他们自称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外国侨民,我认为这句话有双重讽刺意味。在商场上,‘中国特色’代表着彻底贪污腐败”,“那些不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美国公司在中国的市场竞争中注定要遭到失败。”

作者介绍了外商们为炼就“中国特色”神功的葵花宝典:

第一种,夏皮罗和李敦白式,即紧紧跟着党走,永远为党的目标奋斗。但这不仅仅是动动嘴皮子般的简单,经过了50年的历练,中国领导人虽然在处理公共关系方面还是生手,但却能熟练地判断出一个西方人所说的话的可信度是多少。

第二种,即用之于亚洲地区皆准的商务活动送礼(投资、政治优惠或者是技术上的援助)。

第三种,学者或记者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拍马屁,对中国文化大加赞赏。这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好,会被认为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对中国的向往。

作者总结说,每一个成功的外国商人都会用一到两个上述的办法。

写到这里,读者真要感谢作者的坦诚,上述三个办法确实是外国人在中国获得成功的秘籍宝典,但因对本身形象有损,很少有人会将自己的秘密公之于众。

到中国寻找黄金梦的过程不仅改变了许多外国商人的生活方式,还将商人们从思想观念上改造成“中国特色的新人”,这种“新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原则,唯利是图。

与当年毛时代那种社会主义思想改造运动的功效相比,以腐败为特色的思想改造少了些暴力,但渗透力更强,化育人的思想于无形当中。加拿大的大山只不过是无数“中国特色的新人”当中一个不幸被曝光的人物而已。(何清涟专稿)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