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全民小康”的漫漫长路
2012年10月1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新德意志报》(Neues Deutschland)本周刊登了其驻京记者的文章,指出中共将十八大的日期推迟到11月初,而不是像原先外界纷纷猜测的十月中旬,主要是出于内政原因:
"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经济改革是否以及如何继续下去,当然还有至今没有认真对待的政治改革是否以及如何推行。此外,与日俱增的社会对立矛盾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要如何应对,也是中国领导层必须回答的问题。"
"和谐社会"越来越遥远
在对胡温执政十年期间,中国经济整体上取得的成绩进行积极的总结之后,作者笔锋一转,提到了今年9月份,温家宝有关改革的言论。这位即将卸任的总理提醒,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中国要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要走很长的路。 因此必须坚持经济改革,并且开始进行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改革。《新德意志报》写道:
"温家宝很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北京也深知目前中国存在的巨大贫富差距。东部和南部富裕发达地区与内陆和边疆地区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教育和医疗体系亟待改革。建立有效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工作进展不够迅速,赶不上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大量的原材料、能源和劳动资源被浪费,环境和自然遭到严重破坏。劣质产品继续给经济成果和国际声誉抹黑。而不断发生的腐败和滥用职权丑闻也使党的威信陷入崩溃。罢工和骚乱事件就是国内不满情绪严重的表现。"
没有历史的反思,就没有改革的动力
批评者指出,中国领导层2007年大张旗鼓宣扬的"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如今距离现实越来越遥远。在被问到如何看待所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都是不以为然地耸耸肩。汉学家施寒微(Helwig Schmidt-Glintzer)本周为《新苏黎士报》撰写文章,指出文革其实已经胜利,并且正在把中国引向一个没有过去的未来。这篇题为《中国迅雷不及掩耳的变脸术》的文章一开头写道:
"1989年以来,中国书写了一部经济发展的成功历史,但是却忽视了对历史的反思。而需要认真审视的,不仅仅是天安门事件。……整个20世纪似乎已经被中国人遗忘,更谈不上从漫长悠久的五千年历史中去吸取经验了。"
这位出版过不少有关中国历史的著作和文章的学者在文章中逐一介绍了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再现中国历史教训的作家作品,包括余华的《十个词汇里的中国》、廖亦武的《子弹鸦片》以及杨继绳的《墓碑》,其中涉及对八九民运、大跃进和三年大饥荒等历史的回顾和反省。施寒微指出,这种思考和研究已经越来越难:
"因为即使在中国,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仅仅以刚刚过去的这几年来定义自己。中国在上个世纪遭受的种种灾难,尽管当时的西方列强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但是它其实也是一种假象造成的,那就是误以为中国可以像一张白纸那样,一切从头开始。 "
摘译:雨涵
责编:石涛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