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全球通胀中国是否有过?

2011年1月25日

2009年出版的《低价中国》(The China Price)一书认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全靠打价格牌。而从去年起,中国各大城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通胀增幅也远远超过政府目标。西方工业国家开始担忧,中国的提价,会给他国造成影响。

中国制造的商品价格越来越高图像来源: dpa

中国的经济腾飞是有其代价的:中国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成本价格不断提高,以至于大量从中国进口商品的西方国家开始担心,本国的通胀率会随之上涨。欧美国家存在的生产能力过剩和高失业率的现状,让这些国家的公司不得不继续从中国进口商品,而且要接受中国商品价格越来越高,或者说,自己利润越来越少的现实。

美国劳工统计局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本月初公布数字,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在去年最后一个季度上涨了0.9%。而这一指数在此前的18个月里基本保持不变。在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期间,该指数下降了3.4%,而在2007年底至2008年中,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上涨了6.7%。

美国银行美林证券的一位经济师分析说,2007年底,中国出口经济基地-沿海省份面临高通胀、低廉劳动力缺乏的情况。而2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情况和当时几乎完全一样。美林证券的报告显示,中国正在再次成为全球经济通胀的动因。

"廉价工厂"不再廉价

中国最大的经济出口基地广东省上周宣布,今年3月起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9%。去年年底,北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20%。这距北京市上一次大幅涨工资只有6个月间隔。

工资涨幅大可以显示出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面临缺少劳动力的问题。准确地说,是缺少愿意为了低廉工资而加班加点辛苦工作的年轻熟练工。

北京政府致力于治理污染的举措政策,也使得中国能源价格提高。香港历史最悠久的贸易出口公司-利丰集团总裁罗克韦茨(Bruce Rockowitz)做出的预测是,在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的商品价格会至少上涨10%。

一度的"廉价工厂"中国现在出口价格猛增,也是美国要求中国升值人民币的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指责中国人为压低人民币价值,以获得外贸中的价格优势。

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分行的分析师德沃尔-弗雷克(Dominique Dwor-Frecaut)则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无疑会造成全球商品价格上涨。全球将会经历类似上世纪70年代的涨价浪潮。当时价格疯涨的部分原因是多国央行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过德沃尔-弗雷克强调:"中国将通胀出口到世界各国的说法是不公平的。中国试图保持经济平衡,通过给工人提高工资,也包括出口行业的工人工资,并保持出口价格的稳定。此外,北京政府迎合了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要求,允许人民币一定程度地升值。因此,把全球通胀可能增加归咎于中国是不公平的。"

北京政府控价维稳

鉴于北京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物价上涨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并采取了一系列控价措施,大多经济专家们不认为中国的物价会涨到失去控制。尽管北京政府的通胀目标已经从3%提高到4%,但专家们预计,通过给工人涨工资等政策,北京政府可以稳中民众情绪,避免因不满收入差距过大而出现的"泄愤"群体事件。

一般说来,人工成本比例不应超过制造业公司销售额的5%。而中国连续数年(除2009年外)工资涨幅均在2位数。

瑞银(UBS)中国首席经济师王涛表示,中国通胀不会失控的主要原因是,制造业产品价格总体保持平稳,而且供求关系正常。这位经济师同时认为,有关中国工资膨胀会导致物价-薪资螺旋的担忧不免夸张。

摩根大通(J.P. Morgan)经济师们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受通货紧缩威胁的日本目前进口商品的40%来自中国。中国人工成本的明显上涨,会给日本抗击通货紧缩带来好处。

在纽约的联合信贷研究机构首席经济师班德霍兹(Harm Bandholz)预计,来自中国的商品价格,特别是食品价格还会继续攀升。班德霍兹预计,核心通货膨胀指数(扣除食物和能源产品)到今年年底会升至1.5%。而去年10月,美国核心通胀指数涨幅仅为0.6个百分点,创1957年数据统计以来最低。该指数升幅越大,越要求美国有更好的就业形势,美联储也要继续将降低本国失业率作为重点。

总而言之,现在亚洲是保持全球经济平衡的主力。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分行的分析师德沃尔-弗雷克的观点是:"不是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胀问题,而是世界给中国制造更多通胀麻烦。"

来源:路透社 编译:谢菲

责编:李鱼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