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5周年 台美呼吁中国政改
2014年6月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六四25周年纪念日当天,数千名警力和安全力量被部署在北京市区,部分佩戴着自动步枪。多辆警方卡车周三在天安门上及周围巡逻,现场还见到消防车和救护车待命。公安对过往车辆进行盘查,并要求路人出示证件。早晨的升旗典礼结束后,记者被要求离开现场,暂时并没有任何示威或公开纪念活动发生。
数十名活动分子、异议人士及其他批评者已经在纪念日前受到警方拘留、软禁或被送出北京。至今已被软禁101日的异议人士胡佳表示:"对于无法到广场上致意,我感到很遗憾。但在25年后,看到那些事件和死难者并未被遗忘,温暖了我的心房。"
中国政府禁止任何对六四的公开讨论。1989年6月3日至4日,士兵乘装甲车和军车进入北京市中心,镇压持续数月的和平示威活动,杀害数百名示威者和民众。中国政府从未公布任何正式报告或伤亡数据。北京的公开说法是,由学生领导的抗议活动试图推翻执政党共产党,使中国陷入混乱。抗议活动领袖则表示,他们追求的是更多民主自由,并终结共产党内的腐败和特权。
一名六四死难者的母亲张先玲表示,当局允许死者家属到灵前扫墓,但他们被要求在警方的陪同下低调进行。"虽然25年是一段非常长的时间,作为家属,作为母亲,感觉事情像昨日才刚发生。" 她当时19岁的儿子王楠在镇压行动中遭到杀害。
"这个伤口依然非常深。虽然我们现在流的泪水可能比过去少,但是信念更强烈。我们必须挣扎到最后,为我们的挚爱追求正义。"
人权观察组织亚洲部研究员阿莲(Maya Wang)指出,今年对异议人士的打压特别严厉,但这并无法阻止人们呼吁公开讨论六四事件的呼声。
"这样的压制或许能取得暂时的成效,长期而言,政府正挣扎着对付越来越多对问责和正义的要求。"
律师腾彪称,尽管政府极力抹去敏感内容,有关抗议活动的辩论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和微信上找到新生。他认为,政府的压制只是暴露出其弱点以及对不同政见的恐惧。
台湾总统促中国进行民主改革
台湾总统马英九每年皆针对六四发表谈话。他在今年的六四专文中表示,如果民主法制真有机会在中国大陆生根,当前似乎是好的时刻。
马英九说:"面对这样巨大的历史伤痛,我衷心希望大陆当局能认真思考,尽速平反,确保永远不再发生这样的悲剧。"
"台湾经验的启示是:只有坚持真正民主与法治,才能够及时抒解社会的焦虑,及时回应人民的诉求,获得广大人民长久、稳定的支持。"
他指出:"‘容忍歧见,服从多数,尊重少数'的民主理念,在台湾已经融入人民生活。因为民主不只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大陆年轻一代,对此也逐渐认同。25年过去了,我衷心相信今天的中国大陆,是历史上最有机会实践政治改革、深化民主法制的时刻。"
外国记者受到骚扰
1989年,示威活动以及之后的镇压行动画面在全球电视上播出,北京受到西方国家的短暂孤立。但25年后,共产党的政权稳固,随着中国的快速增长,其全球影响力的不断增加,如今中国已是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今年的六四纪念日前夕,华盛顿再次呼吁北京,允许进一步的政治自由,并且释放被关押的异议人士。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玛丽·哈尔夫(Marie Harf )表示:"我们要非常清楚地呼吁中国当局,释放所有在六四25周年之前被拘留的活动分子、记者和律师。"
法新社报道称,驻北京的外国媒体机构已经受到警方和中国外交部的警告,勿举行任何有关六四的新闻集会,否则便要做好面对"严重后果"的准备,包括取消其签证。
在周一通报的一起事件中,外国记者协会的一名法国电视台人员因为试图采访北京市中心路人,被警方拘留六小时。该名工作人员当时正欲向路人展示知名的"坦克人"照片。
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周三在其英文版报道中简短提及六四周年纪念。社论中写道,中国"遮蔽了相关细节,务求对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带来正面影响。"
社论还称,"中国社会从未遗忘25年前的事件,但不谈论它,标志了社会的态度。"而《环球时报》中文版并未直接提及当年的镇压。
综合报道:张筠青
责编: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