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六四天安门事件即将满36週年,华人民主书院与多个台湾民间团体在台北共同举办纪念六四的人权摄像展。不过,主办单位週一(6月2日)在今年六四纪念晚会前夕收到了匿名恐吓信。根据其声明,往年的六四相关活动就曾有特定人士试图破坏展区,“如今再次出现恐吓信件,更突显坚持和平集会与言论自由的重要性”。
这场人权摄像展名为“金继──他们碎裂,我们承继”,同时以“抵抗跨境镇压,反对极权扩张”为号召,呼吁各界继续记得六四象征的抵抗极权意义。
合办摄像展的香港人权阵线在脸书发公告提醒参与者保持警觉,并强烈谴责“试图以恐吓手段干扰、阻挠自由集会与历史纪念的行为”。公告写道:“六四纪念,不只是记忆,更是守护自由的一种行动。不管遇到怎样的恐吓,我们依然会坚定地站在一起,照亮历史,守护良知。”
香港人权阵线发起人、移居台湾的港人汤伟雄(别称“赴汤”)在六四前接受路透社访问,提到台湾在纪念六四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香港不能再举行六四晚会,甚至连提都不能再提,那台湾的存在就变得非常重要。”
在习近平主政下,中国政府加大力道压制异议人士,香港也不再保有过去的自由,台湾便成了华语世界最后能公开纪念、谈论六四的地方。汤伟雄说,在台湾,人们可以自由发声,批评中国共产党,“有这样的空间存在,就已经意义重大”。
今年随着香港天主教会宣布将不再为六四死难者举办悼念弥撒,香港公开的六四悼念活动全部无法举行,天安门民主运动的记忆在香港被系统性抹去。台湾可能成为两岸三地唯一可以纪念六四的地方。
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1990年6月4日,香港民众首次走上街头,纪念天安门大屠杀一周年。这一年起,香港支联会每年组织大规模悼念活动。由于1989年民主运动在中国大陆是禁忌话题,香港逐渐成为各类与六四有关的追思活动的中心。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newscom自1990年以来,每年6月4日晚,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都举行烛光晚会,悼念六四死难者,表达自由民主诉求。参加人数少则数万人,多则十多万人(据组织方支联会数字,一般高于警方公布数字),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六四纪念活动。(2015年资料图片)
图像来源: Reuters/Tyrone Siu2013年,台北民众举行烛光晚会,纪念六四,声援狱中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刘晓波是89民运代表人物之一、与周舵、高新、侯德健一同被成为“天安门四君子"。
图像来源: Reuters2019年,六四30周年之际,台北举办了专题纪念活动。此前还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前放置了由台湾艺术家雪克(Shake)搭建的充气“坦克人”艺术装置,亲历六四的王丹、周锋锁等民运人士到场参与。
图像来源: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台湾的六四纪念活动,规模和历史远远不及香港,但近年来开始得到更多关注。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仍有三千多人参加了在台北的烛光悼念晚会。由于这一年香港和澳门都以防疫为由禁止六四集会,台湾成为两岸三地唯一可以纪念六四的地方。
图像来源: DW/W. Yang香港六四纪念馆2012年起临时设址九龙,先后迁至城市大学和尖沙咀,在物色新馆址过程中屡遭挫折,被迫多次关闭。2018年支联会在旺角购买房产作为新址,2019年4月重新开馆。2021年4月休馆翻新后,5月底重新开放,但数日后被当局以“证照不全”为由再度关闭。
图像来源: DW/Vivien Wong2019年六四30周年之际,香港大学生清洗丹麦艺术家高智活(Jens Galschiøt)的作品“国殇之柱”。它曾在香港各间大学巡回展出,现矗立在香港大学黄克竞楼平台。传统上,支联会每年都会派人在六四前夕洗刷该雕塑。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K. Cheung新冠疫情下的2020年,因有防疫限聚令,当局31年来首次未批准维园六四集会。但仍有数万港人来到维多利亚公园燃烛默哀。
图像来源: Reiuters/T. Siu2021年,香港当局再度禁止六四纪念晚会。一年前香港国安法生效后,香港社会的言论、集会自由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同时,澳门的民间六四纪念活动也连续第二年遭禁。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A. Wallace 现在的香港如何记忆六四?
自1990年起,香港维园连续30年举办烛光悼念晚会,曾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六四纪念场合。2020年,港府以“防疫”为由首度禁止维园六四集会,当天仍有超过万人违抗禁令到场悼念;不过,主办六四晚会数十年的香港支联会2021年被迫解散,此后维园再无大规模六四集会。
取代六四烛光晚会的是同乡社团举行的“家乡市集嘉年华”,今年是连续第三年登场。据《明报》报道,参加嘉年华的港人陈姓夫妇表示因为没特别事情做才入场看看,但这并不会改变他们对六四的看法,认为盡管表面上歌舞升平,但相信“烛光在心中”。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永远荣誉会长陈仲尼则称社会应该“向前看”,聚焦于香港的经济发展。
无法公开纪念六四,港人只能私下悼念,或是以隐晦低调的方式行动。去年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实施后,六四当天有零星民众身穿黑衣到维园,或是在园内静静阅读剧本《5月35日》。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等人则在新法之下面臨新的指控,警方称她们“利用某个将至的敏感日子”,在匿名的社媒平台发布“具煽动意图的帖文”。
香港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自2021年9月被关押至今已超过1300天。图像来源: Kin Cheung/AP 週日(6月1日),在狱中关押近4年的邹幸彤撰文表示,今年她会继续以绝食36小时的方式纪念六四,“相信大家也会有各自的方法去铭记的”。
邹幸彤提及支联会因拒交资料而遭指违反国安法的案子,该案已在今年3月获香港终审法院撤销定罪。她认为港府应为“莫须有的指控”向包含她在内的被告道歉,“只是不知,一句道歉要等多久?历史告诉我们,大概要很久很久——天安门母亲等了36年了,仍未等到一句道歉,但他们从未放弃过向政府问责。”
邹幸彤和支联会的李卓人、何俊仁等人还被控“煽动顛復国家政权”,该案预计今年11月开审。邹幸彤也邀请港人寄信分享自己的六四记忆,作为“证词”,“一起说出我们香港人的六四历史”。
这张照片传遍世界,这位在长安街只身阻挡坦克车队的男子成为了和平抗议、民间力量和勇气的一个象征。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很多艺术家向他致敬。
图像来源: gemeinfrei图片拍摄于1989年6月5日中午,天安门广场不久前刚被武力清场。当坦克车队再度驶过已经空旷下来的长安街时,这名男子站在了坦克前,两手各提着一个塑料袋。不少摄影师捕捉下这一刻。而流传最广的这张照片出自美联社摄影师杰夫·怀登(Jeff Widener)之手。
图像来源: Jeff Widener/AP Photo/picture alliance著名街头艺术家班克斯(Banksy,也译作“班克西”)也曾聚焦“坦克人”。英国班克斯博物馆展出了这副作品,图中一名男子站在坦克车队前,手举“Golf Sale”的牌子。至于这个“Golf Sale”是指促销高尔夫,还是有别的含义,恐怕只有艺术家本人知道。
图像来源: Dreamstime/IMAGO这是2019年的台北自由广场,“坦克人”现身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前,这是台湾曾经最热烈的隔海响应六四的地方。在六四30周年的2019年,台湾的一名艺术家以巨型充气坦克重现了“坦克人”事件。
图像来源: Chiang Ying-yi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这个作品来自香港艺术家、策展人茜利妹(Missy Hyper),2024年六四35周年之际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展出。作为在台港人,茜利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通过这副《坦克人2024》捍卫回忆。
图像来源: Sam Yeh/AFP/Getty Images这是西班牙艺术家费尔南多·桑切斯·卡斯蒂略(Fernando Sanchez Castillo)的作品,2021年7月在正式对外开放的柏林洪堡论坛展出,这里原是柏林王宫所在地。这副雕塑的名字是《中国制造(坦克人)》。
图像来源: Ronny Hartmann/AFP/Getty Images这是2019年6月4日的华盛顿。时任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异议人士、“公民力量”发起人杨建利共同为坦克人雕塑揭幕。佩洛西当时表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自由而高呼的人”。早在1991年,佩洛西就曾造访天安门广场,与另外两名国会议员一起拉起横幅,上面写着“献给为中国民主事业牺牲之烈士”,此举导致他们短暂被拘留,并被驱逐出境。
图像来源: Alex Wong/Getty Images这是艺术家、漫画家巴丢草手臂上的“坦克人”纹身。这位异见艺术家进行过不少与“坦克人”相关的艺术创作,也参与了“坦克人”相关纪录片的制作。在2019年接受DW采访时,巴丢草表示, “我认为天安门学运的精神跟宗旨值得被我们这一代以新的方式表达出来”。
图像来源: China's Artful Dissident/Danny Ben-Moshe 因为这张图片,“大黄鸭”在中国网络上一度成为敏感词。这张合成图片曾短暂地出现在新浪微博上,明眼人都清楚,四只大黄鸭取代的是坦克车队。而这只是网上众多基于“坦克人”的memes(网络梗)之一。
图像来源: Sina Weibo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