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共同利益会使中印长期结盟吗?

德国之声中文广播2005年4月12日

中国总理温家宝结束对南亚之行最后一站 - 印度的访问。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就和平解决边界争端达成一致,并打算成立一个自由贸易区。中印两国果真能捐弃前嫌成为可以彼此信赖的盟友吗?德国之声记者张丹红采访了德国之声印度部主任胡晓光。

中印现在更重视海上主权图像来源: APTN

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中印两国处于彼此敌对的状态。90年代双边关系开始解冻。今天,这两个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采取实用立场,将历史上的不愉快搁置一边,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总理温家宝称对印度的访问是历史性的,印度总理辛格更是说中印结盟改变了世界秩序。

中印两个亚洲巨人的接近,全世界都在屏息观看。有的国际问题分析家认为,如果是本世纪是一个亚洲的世纪,那么这一亚洲世纪的主要角色必然是中国和印度。不过,法国“回声”报4月12日在评论温家宝访问印度时谨慎地说,中印两国还不足以构成一个改变世界格局的的亚洲轴线,由于两国之间的边界问题和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两国之间的互不信任由来以久而且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尽管两国之间现在致力于边界上的稳定和经济上的合作,但是从长远上来看两国之间的竞争关系会超出伙伴关系。这篇评论认为,中国对印度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启发而不是一种值得照搬的改革模式,印度通过中国的经济起飞看到了自己的弱点。

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外交与国防政策理事会主席卡拉加诺夫也对中印关系不会太火热,他对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所提出的“俄-中-印战略三角”概念表示质疑。他说,这三个国家之间在文化上差别巨大,而且三国都愿意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而不是形成直接的对抗关系。卡拉加诺夫指出,尽管如此,俄中印三国还是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会在经济领域推动融合与合作。

德国之声印度部主任胡晓光认为,中印是因为共同的利益越走越近,但是双边的伙伴关系不是很稳定。以下是采访的全文。

问:胡晓光你好!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访问印度期间和印度总理辛格签署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两国决心和平解决边界争端。印度媒体报导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是这样吗?

答:印度官方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提出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中国和印度也没有就解决问题的程序达成一致。但是听说双方有一个比较简单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把既成事实变成长久的状态。中国将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部分。印度认为中国西部新疆和西藏之间的一个地区应当属于印度的克什米尔地区。今后印度也可以承认这是中国的领土。

问:中国外交部在温家宝出访印度之前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在谈到中国是否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努力时,措词非常模糊。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访问印度期间明确表示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个表态是否出人意料呢?

答:中国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确实是一个出人意外的发展。在目前亚洲的整体局势下,中国特别害怕印度被美国利用,成为制衡中国的力量,所以特别关心印度的要求。

问:中印两国敌对了40多年,62年甚至爆发了一场边界战争。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国际和地缘政治的一些因素迫使两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把不愉快的话题抛在一边,比如说边界争端不影响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达赖喇嘛在印度的西藏流亡政府更是根本不提。在这种实用主义的考虑之下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中国和印度是否能发展成彼此信赖的盟友呢?

答:印度和中国之间存在很多共同的利益。在国际政治方面,印度和中国都不希望美国在亚洲变成十分活跃的力量。中国需要印度,因为如果印度的关系和中国不好,中国会担心美国在南亚的势力过大。印度也需要中国,没有中国的支持,印度不可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现在亚洲的局面与冷战时期不太一样,那时候有两大阵营,一个与苏联友好;一个亲近美国。中国反对苏联,印度则是苏联的朋友。现在情况不是很稳定,所以每个国家必须努力交朋友。不是说印度人特别喜欢中国人,或是中国人特别喜欢印度人,这是一个共同利益的问题。

问:日本目前和东亚邻国的关系比较紧张,所以日本也想拉拢印度。美国更是强调与印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在一些价值观念上的共同性。现在中印结盟是否会引起日本和美国的担心呢?

答:日本愿意美国在亚洲起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但这是中国所不愿意看到的。现在印度似乎比较接近中国的看法,所以美国肯定会有点儿担心。日本本来和德国,印度,巴西一起共同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现在看来美国不希望德国如愿,中国则肯定反对日本,这4个国家的联盟可能会解散,每个国家各自寻求支持者。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