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关门进行形式化讨论不能给中国带来变化

2010年1月12日

德国新任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近日将对中国进行就职后首次访问。用《法兰克福汇报》的话说,"等待他的,是一个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对自身强大充满自信的政权"。就今后德国和欧盟应如何与中国打交道的问题,该报写道:

韦斯特维勒对中国的态度值得关注图像来源: AP

"韦斯特韦勒不应受人恐吓,而应该满怀自信地对应这种做给人看的自信,因为恰恰在人权问题上谨言慎行根本于事无补:关起门来进行的形式化讨论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变化,重判民权人士刘晓波就是最新的例子,只因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竟被判处十一年监禁。

尊重中国的强大更要求我们无须再顾忌一些敏感问题。联邦总理、德国外交部长和其它西方国家政府对判决刘晓波一事进行的温和批评竟然被北京外交部称为'干涉内政',予以驳斥。对中国压制言论自由的行为保持沉默不能软化北京抵制西方的原则态度,声称中国人由于文化原因不能接受公众批评的说法也是无稽之谈,因为甚至在中国国内,声援刘晓波的人也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德国经济界提出,讨论人权问题会危及对华贸易。就算这一看法过去一度正确,但它现在已失去了说服力。中国与世界经济已紧密结合,不可能走回头路。也许卖给中国的火车头会少一两个,但交织的经济已度过最寒冷的政治冰川期。"

文章认为,对华政策不仅涉及德中双边关系、也涉及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因为"欧盟作为集体才具有与中国在同等高度进行对话的政治分量和经济实力","欧洲必须以一个声音与北京对话"。文章引用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去年的一份调研报告写道:

"欧洲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中国提出的最大要求上,把对北京施加压力和给予鼓励结合起来,团结一致去实现这些要求。调研报告的作者们得出的结论是,欧盟应该促使美国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以便共同对应中国的挑战。这也因为美国政治家一度看好美国和中国组成'两国集团',但这一想法已失去了吸引力。奥巴马总统去年十一月访华时,北京领导人让他撞了南墙,他们对任何问题都没有做出让步。

哥本哈根会议期间,工业国把决策取决于中国的同意,这是一个错误。如果中国不愿承担责任,那么其它国家就应该走在前面。通过灵活的外交、政治压力和经济鼓励,其它大国完全可以把中国拉入同一行列之中。

所以,与中国打交道时,需要多一点现实主义、少一些一厢情愿。北京领导人不会轻快地满足西方的愿望。认识到这一点,才朝着更现实的对华政策迈出了第一步。"

摘译:王羊

责编:乐然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