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剑指中国?欧盟"国际采购工具"呼之欲出

2021年6月4日

经过多年谈判,欧盟27个成员国达成一致,针对那些不开放本国公共采购市场的第三国投标人,将提高公共合同的招标门槛,这意味着或者明确排除这些国家的投标人,或者在其投标中加入溢价。《法兰克福汇报》文章指出,该新政主要是针对中国。

Bildgalerie 50 Jahre Römische Verträge I Symbolfoto Eurokrise
图像来源: Christoph Hardt/Geisler-Fotopress/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经过多年谈判,欧盟终于同意针对那些封锁本国市场的第三国投资者建立制裁机制"国际采购工具"(IPI)。除了一些特别情况外,未来,来自这些国家的投标人要么将被排除在欧盟公共合同的招标之外,要么接受最高达40%溢价。

主导谈判的葡萄牙外长席尔瓦(Augusto Santos Silva)说,"这样一来,欧盟可以更好地保护欧洲公司免受一些重要合作伙伴歧视性、限制性做法的影响"。葡萄牙目前正担任欧盟理事会的轮值主席国。

在新机制生效前,各国仍需与欧洲议会就此达成一致。欧盟理事会6月2日表示,会与欧洲议会在今年夏季之后展开相关会谈,然后将尽快落实。

艰难而漫长的谈判

据德新社报道,欧盟2012年起就开始讨论相关措施,目的是为了防止欧盟企业在第三国公共采购市场上受到不公平对待。该制裁机制是针对那些封锁本国公共采购市场的第三国。

《法兰克福汇报》则指出,这是欧盟在面对中国竞争之时进一步武装自己的举措。

此前,谈判进展艰难的一个原因是,一些欧盟成员国起初担心,这会给欧盟的招标人造成大量的额外工作和法律不确定性。在很长时间里,反对声音也来自德国政府。柏林曾表示,IPI更多是封闭自家市场、鼓励保护主义的一种手段。

据《法兰克福汇报》报道,后来随着针对中国市场不公平做法抱怨的增加,柏林方面改变了想法。

此外,针对最初的提议,很多细节也进行了微调。按照欧盟理事会本周三(6月2日)的说法,确定投标来源等规则已经被简化。

德新社在报道中指出,匈牙利保证了某些选定的公共招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不受上述规则影响,例如在面临成本明显增加威胁之时。这让匈牙利可以无需额外的核查程序,继续授予中国公司、美国公司某些领域的合同。

根据德国工业联合会(BDI)数据,来自第三国的投标往往比最便宜的欧洲投标者还要低四分之一左右。

在欧盟,中国和美国都被指责存在不公平的市场限制行为。不过《法兰克福汇报》在报道中称,尽管美国几乎不允许欧洲公司参与公共招标、新机制也可以被用来对付美国,但主要针对的还是中国。中国对于公共采购市场(政府采购市场)进行严格限制,同时补贴本国企业,让其相对于欧洲竞争者获得价格优势。报道援引绿党籍的欧洲议会议员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又译彼蒂科菲尔) 说,"IPI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公平的中国政策所引发的"。包瑞翰代表绿党在欧洲议会处理该提案,他本人在今年3月受到中方制裁。

(德新社,法兰克福汇报)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