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文盲“在阅读中重获新生“
2012年9月8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恩斯特·罗伦森(Ernst Lorenzen)说:"对我来说,这就仿佛重获新生。我对自己能够达到这样的成果非常雀跃。我以前从不知道,书中有这么多美妙的事物。"罗伦森在阅读中找到生活的乐趣,而且勇于面对自己的短处,甚至成立了一个自助小组。上一期在奥尔登堡的聚会中,共有10名功能性文盲参加。在德国北部约有12000名功能性文盲,他们能识别字母和单字,却无法理解连贯句义和书写。
罗伦森的这项障碍使他必须花费更多心力,以掩饰并弥补自己的不足。也因此,他使用各种策略克服生活上的困难。罗伦森说,这一切都耗时费工,生活中充满精神压力。他回忆起过去,在学校中他时常需要反复发问,严厉的老师对此感到愤怒。直到有一天,老师要求他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认真听课",这让他更无法理解上课内容而且心灰意冷。
其他面临相同问题的学生会以手臂疼痛作为借口不写字,或是在阅读文章时表示,自己需要眼镜,因为字体太小看不清楚。
文盲求职不易
设在明斯特的联邦文盲和基础教育协会的创会会员彼得·胡伯特斯(Peter Hubertus)说:"在德国,人们先入为主的认为有此类问题的成年人智商较低。一旦这些人曝露出自己的短处,便必须永远面对这样的偏见。因此,我们要清楚的说明,这些人能够在不会读写的条件下依然过活,说明他们其实十分聪明。"
过去,未受过教育的成年人能找到类似餐厅洗碗工或建筑工人的工作,这类的工作不需要书写能力。在教育和媒体普及的今日,学历不足者或失业者必须不断地写求职履历,以继续获得政府的补助。职业介绍所也把"会操作电脑"列为求职的先决条件。
罗伦森39年来一直在同一家公司任职木工,甚至参加专业鉴定考试。他表示:"我的雇主在乎的是工作成果,而我做出的成品优良,所以得以维持生计。" 罗伦斯的妻子和两个孩子给与他许多帮助,以应付日常生活。
危机带来转机
胡伯特斯表示:"孩子经常是促使大人愿意学习阅读和书写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功能性文盲失去了亲近的照顾者。当他们突然失去诸如采购、预约看诊和书信往来等方面的帮助时,许多人会尝试自己亲力亲为。"
正是一个命运的转变,使罗伦森决定重拾书本。55岁时他丧失工作能力。他热爱工作,不愿坐在家中虚度光阴,因此前往业余大学上课。自两年前起,罗伦森每周五日密集地与其它拥有相同症状的同学一起上课。他表示:"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孤独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社会问题
根据汉堡大学在2011公布的研究资料,德国约有750万成年人在接受多年的学校教育后仍无法正常阅读和书写,其中只有将近57%的功能性文盲找到工作。全德国目前只有2万个成人德语班的空位,多数是由业余大学所提供。
林根业余大学的霍伊金-西格(Margret Heuking-Seeger)是招收阅读和书写障碍学生的先躯之一。25年前,这名教育家开始在诊所和郊区中做广告。在经济有欠发达的埃姆斯地区尽管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但许多人不敢自愿参加此类新式课程,害怕自己的读写障碍被发现。
由于仍有许多上课的学生对此感到羞耻,业余大学在远离主楼的地点为他们提供单独的进出口和教室。"如果在走廊上遇到熟人,他们可以找个借口,说自己只是去那栋楼里上厕所。"
"年纪不是问题"
课程是依照个人及参与者的需要所设计。即使他们愿意放下羞耻感,教师还是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带这些学生到图书馆、市政厅或旅游局进行实地教学,向他们展示附近将举办哪些文化活动。霍伊金-西格表示有一点不容忽视:"缺乏阅读和书写能力便意味着他们无法拥有文化生活。"
罗伦斯在阅读和书写中找到自己的热情。友人建议他应该写一本书,或许有一天他会考虑这么做,但罗伦斯现在的重心暂时放在他所成立的自助小组上。他说:"年纪不是问题,永远都能学习。"
作者:Karin Jäger 编译:张筠青
责编: 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