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加息抗通胀 短期难见效

2011年2月10日

中国央行宣布加息,以抑制通胀。然而,老百姓和专家对于这一政策是否会奏效仍抱有很大疑虑。

中国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图像来源: AP

家住上海的黎萱红(音译)每天到自家小区的菜市场买菜。不过,数月以来,买菜对于她和许多顾客来说,成为了一件令人担心的事。

“我觉得可能还是会涨。都在传说嘛,米也要涨价,油肯定也要涨价,只不过现在是政府控制着。当然害怕喽,涨价谁不怕?”黎萱红这样说道。一位男士也说:“当然害怕涨价啦。因为老百姓的工资涨得少。我们也希望国家能平衡一下价格。”

去年12月,通胀率略有回落。然而,据路透社专家预计,今年1月的通胀率可能会达到5.3%,创下两年来的最高纪录。央行在春节长假最后一天宣布加息0.25%,这已是一个月以来的第二次。

上海中欧商学院的金融专家罗谢尔(Horst Loechel)认为,通胀不会很快受到抑制。在他看来,加息首先还是发出一个信号:“这是要显示,中国央行和政府会尽全力抑制通胀。通胀会引发严峻的社会问题,这令人忧虑。那些低收入者受到最沉重的打击,食品价格的上涨对生存构成了威胁。因为物价飞涨导致革命的爆发,这在人类历史上屡见不鲜,法国大革命就是如此。中国也有过类似的事件。所以,政府在全力避免。”

罗谢尔认为,实行紧缩货币政策,限制贷款发放,最终会使过热的经济降温。但上海菜市场上的一位小商贩却不那么相信国家的政策会奏效。他举例说,政府虽然规定减免菜市场上的摊位费,但实际上,市场的管理者却根本不予理睬,仍旧按老办法收费,菜价也降不下来。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徐永林教授也持怀疑态度:“本土食品价格的上涨,有原材料的因素,但是也有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因素。在今后若干年内,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的食品价格上涨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罗谢尔认为,加息也会影响中国的对外出口:“无论如何,中国的竞争力会减弱,在欧洲会导致价格上升。要知道,我们过去20年来基本上没有真正的通货膨胀,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从中国和亚洲进口的产品价格低廉。如今这一时代正走向终结。对欧洲来说,这样肯定也不完全是好事。”

作者:ARD 编译:苗子
责编:李鱼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