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北京奥运会也是促进中国人权契机?

当远 2006年4月6日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中国2008年奥运会的准备工作表示满意,并同时强调,希望中国能够改善人权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奥运会除了全世界的体坛盛会,还会带来政治形象的改变吗?

人与奥运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奥委会主席罗格在韩国首都首尔召开的常务理事会议上表示,虽然北京奥运会硬件设施的建设让人满意,但是仍然存在环境问题。此外,罗格还强调说,国际奥委会虽然并不负责监督中国的人权状况,但是独立非政府组织和人权机构的报告显示,中国的人权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他说,国际奥委会要求中国全面尊重人权。

申奥成功的中国人将奥运会看成是一场体育盛事,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标志,但是体育真的会对中国的人权状况产生影响吗?慕尼黑技术大学社会学教授魏斯说:“举办夏季奥运会有其特殊之处。我们要从社会、历史以及政治的角度来看待。很多单靠政治很难达到的目标,体育可以实现,例如全民健康运动、国民遵纪守法的意识以及爱国意识等。科学家将此称为‘体育的功能性附加效应’,这一效应和体育本身实际上没有任何关联。”

也就是说,奥运会作为一次体育盛会有能力对主办国的政治产生影响。魏斯教授接着说:“奥运会的政治意义是最有看点的一个角度。中国作为不断上升的世界强国,希望以奥运会为契机,向全世界展现国家积极向上日益更新的景象。举办类似体育活动对西方国家来说会导致对基础设施的更新,例如建高速公路,治理部分城区等;在中国,则会导致人权状况的改善。”

中国将人权定义为生存权和发展权等集体权利,与西方个人主义大潮下对人权的理解不同。而中国在人权问题上一直持僵硬的态度;经常有报道称,异议人士、网络作家、宗教团体受到国家的迫害。此次国际奥委会作为非政府机构呼吁中国改善人全能起到效果吗?魏斯教授说:“中国当然会重视这一呼吁,中国对象征意义的理解能力超过西方。但是,在中国的内政问题上,西方国家也好,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也好,都不能替北京政府拿主意。中国的政策是中国自行制定的。我们只能表达希望,然后静观其变。”

在过去的30年中,多届夏季奥运会都有政治事件相伴随。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遭到西方国家抵制;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社会主义国家阵营拒绝参加;1988年汉城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韩国受到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匈牙利以及后来苏联的承认。德国在举办奥运会的历史上也有过惨痛的经验教训。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11名以色列运动员和教练员被巴勒斯坦武装分子杀害,造成了奥运历史上最大的悲剧。魏斯教授举了另一个例子指出,奥运会主办国有时也会人为制造假象。他说:“德国人最清楚这一点。1936年二战前期柏林奥运会时,纳粹领导的德国希望以此为契机,向世界展现一个积极向上的德国。当着国际社会的面,纳粹德国在比赛期间停止了所有反犹太人的活动,反犹标语被全部清除。现在,人们应该认为,体育有能力做到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做不到的事情,但是这种信念还无形中夹杂着一些人们主观的怀疑。”

每次有大型活动,中国总会释放一些异议人士,作为良好的姿态,但这些决定仅仅是作秀。而大部分生活在台湾的民众都表示相信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军事实力强大的中国大陆不会对台湾动武,台海之间可以保持和平的现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