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北威州的超级大宿舍

Leila Knueppel2007年12月2日

在德国,要是一个学生从家里搬出来住的话,往往会选择和朋友合租一个宿舍。大家各自拥有卧室,共用厨房,卫生间等公共设施。22%的德国大学生都和自己的同学伙伴住在一起。而在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的伊丽莎白大街上,却有一个特殊的合租宿舍,这里的房客可不是三,四个人,而是足足有53个人。这座当年的银行办公楼于是成为了德国最大的合租宿舍。

大学生是选择合租的主体图像来源: AP

傍晚时分,厨房里开始热闹起来,有人在煎排骨,有人则忙着把铁盘上吃剩下的匹萨饼刷洗干净,热热闹闹的锅碗瓢盆奏鸣曲中还夹杂着微波炉的伴奏。

“这里总有些事情,总有人围成一团。是不是有时候会觉得比较紧张?没错,太紧张了。你总是能听到别人的所有事情,不管是什么样的事情。”27岁的弗里德里克-迪茨有时候会心情烦躁,而托马斯-格吕克内尔则恰恰相反:“我们这里每天都是百分之一百的Party气氛,这在两个人的合租宿舍里是不可能的。”

几年前,托马斯在杜塞尔多夫找到了一份图形设计师的工作。为了不陷入孤身一人的处境,于是他就搬到了这个合租宿舍。他说:“一个人在经过很长时间的工作之后,哪怕只有一小时的空闲时间,也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个伙伴聊上一会儿。否则的话,很可能就会打开电视,然后干脆上床睡觉。能聊聊天当然要好得多。”

这里房客的平均年龄是23岁。大多数人与弗里德里克和托马斯一样,是所谓的“漫游打工族”。也就是说,他们或者受聘于一个有时间限期的项目,或者刚从大学毕业,开始寻找工作,并且希望而且也不得不寻找一种比较灵活的生活方式。他们从一个城市搬迁到另一个城市,不希望成为孤家寡人。这座超级合租宿舍的创始人和房东曼弗雷德-康涅兹克说道:“我们这里有拼命干活的所谓‘实习世代’,就是那些到处做实习以求找到一个工作的人,每天工作十小时是最少的,很多人要工作12个小时。还有些人,如果他十点钟出现在宿舍里的话会引起轰动,因为平时他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回家。这些人当然很难在工作圈子之外保持社会联系。”

宿舍里的人都是伙伴,有些人还成为了好朋友。但当一个人找到新工作,或者去另一个城市发展的时候,这些伙伴和朋友关系很快就不得不中止了。租房合同也比较灵活,以便大家能够快速搬进搬出。这里的房客平均居住时间是六个月。

灵活性和工作,这似乎是杜塞尔多夫这个巨大的合租宿舍的关键词。而它和德国最早也是最知名的合租宿舍—一号社区的区别在哪里呢?一号社区创立于68年德国学生运动初期,具有政治动机。当时,年轻人抗议父母一代人的中产阶级风气。11名大学生和年轻人搬到一幢住宅里。他们也试图通过与父母一辈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传统价值决裂。效率原则被抛在一边,取而代之的是享乐主义,家长制被打碎,性解放盛行。

1969年,一号社区解散,但是合租宿舍的概念却在德国生根,并成为时尚,目前22%的德国大学生住在合租宿舍里,比其他国家的比例高得多。革命思想,毒品和随意性行为消失了。但针对整洁和垃圾清理的讨论却保留了下来。人多了,难免就会有脏乱差的现象。在杜塞尔多夫的超级合租宿舍里也是如此。为了解决合租大家庭里的卫生问题,这里聘请了专门的家政工人,费用已经包括在房租里。除了清洁和熨烫服务之外,住在这里的经理人和创意设计师们还可以享受公共桑拿。厨房里的家具都是时新款式。墙上的壁灯散发着令人愉悦的光线。而当年一号社区的那些理想在这里已经不复存在了,曼弗雷德-康涅兹克说:“在我记忆里,一号社区的人们是应为共同的政治志趣而走到一起的。反叛者们对现存秩序不满。而这里的人们则愿意投身于这现存秩序,但依然保持者玩乐的精神。这里没有人会进行政治讨论,我想,这个宿舍里是不会爆发大革命的。”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