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卡塞尔文献艺术展点点滴滴

2002年10月14日

1955年开始的德国卡塞尔文献艺术展,被誉为与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并列的世界三大视觉艺术展之一,是公认的世界当代艺术展中最具权威的一个展览。今年6月8日至9月15日,第11届卡塞尔文献艺术展举行,这是人类跨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展期。这其中,也有来自中国的两位艺术家冯梦波和杨福东的作品。

人们排着长队等待进入卡塞尔文献艺术展展厅图像来源: DW

德国卡塞尔文献艺术展,1955年在卡塞尔画家兼教授Arnold Bode的组织下举办了第一届,试图通过展示二十世纪艺术的形式,重新将二战之后的德国纳入与世界的对话以及国际艺术大观的行列中去。自此,文献艺术展每隔四年或五年举行一次,展出100天,执着“历史的、文献的、重构的”宗旨,偏重于以雕塑、装置、绘画等表现形式,展示当代各种思潮和国际前卫艺术的集成,并与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并列世界三大视觉艺术展,是公认的世界当代艺术展中最具权威的一个展览。

今年6月8日至9月15日,第11届卡塞尔文献艺术展举行,这是人类跨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展期,文献艺术展记录下人类艺术长河流过世纪之槛的特殊的轨迹。

卡塞尔,这个城市也许不甘被人们遗忘。这里依山傍水,向来是个休养生息的好地方,山顶有古罗马时期的宫殿和希腊神话中大力神海格力士的巨型雕塑。德国皇帝威廉一世、二世的避暑行宫耸立山腰,我们年少时多少憧憬的格林兄弟梦幻般的童话世界就在城内的木珩民房和城外的森林城堡里悄悄诞生。

二战时,卡塞尔因为当地军工企业罹受盟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今天,世界第一辆磁悬浮商用列车将从这里的蒂森厂房输往中国的上海。艺术,向来与历史有着扯不清的瓜葛。那么,目击历史的文献艺术展,展出的到底是艺术还是历史本身的杰作?

1992年的展品之一、著名的“走向天空的人”矗立在火车站广场上,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们作这次丰富的艺术之旅。在卡塞尔市中心,包括弗里德里希博物馆、文件馆、啤酒厂房改造成的展厅、文化火车站以及橘园户外场地,分别展出了来自40多个国家、118位艺术家的450件作品。

各种材料的装置艺术已不是新鲜事,演员爬上树稍表演话剧可能更切合环境政治的主题,展馆外卖冰棍的摊上出售的竟也是巴西艺术家切尔多.梅雷莱斯的“消失的成分”。漫 步在桔园随风入耳的当然不是大地物语,而是四外安置的声效装置在传递艺术家的灵感。形形色色的DV短片、电影、纪录片、交互式幻灯、三维动画和光效、声效装置营造了一片声光色影。与往届相比,新媒体艺术以更强的视觉刺激,更大的互动性和更多样的表现形式而成为本届文献艺术展的绝对主流。

1998年10月,当生于尼日利亚的艺术批评家奥奎.恩威佐被任命为这届文献艺术展的总策划人时,关注第三世界的生存空间便不可避免地将成为本届展览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个任命也创下了文献艺术展历史上的新记录:这是第一次由非欧洲人,并且是非洲黑人担任这个重要职位。

奥奎.恩威佐宣称:“本次展览将告诉大家,既然是发球世界艺术的一部分,就不应该仅仅留在各自的家园,应该通过对话而体现艺术丰富和多样性。”

在这些作品的作者中,有三十多位艺术家来自所谓的“第三世界”地区,包括10位原籍非洲的艺术家,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表达了对亚非拉民族生活状态的密切关注。

北京青年艺术家冯梦波以电子游戏作品“Q4U”成为二度参加文献艺术展的中国艺术家。五年前,他的作品是CD-ROM“我的个人影集”。

他的作品被单独安排在一个小展厅,门口用厚厚的黑布帘隔开,看起来像是一间地下游戏机房。果然,门口贴有“18岁以下未成年人谢绝入内”的告示。这也是文献艺术展举办以来未曾有过的情况。游戏的画面看起来十分惊心动魄,创作者以自己的形象塑造了一个戴眼镜、剃平头的中国男子在枪林弹雨的城堡中浴血奋战。作品在表达什么呢?冯梦波否定了艺术非得表达某种意图的观点,认为作品本身在艺术史中就是一种表达。

他说:“我借助电子游戏这种媒介来做艺术从92年就开始,到现在有十年了。我一直是在跟踪电子游戏最新的发展,中间的变化挺大的。但游戏有一点是不变的,游戏特别有互动性,永远是Interactive。我找不出别的什么媒介能够这么吸引我。因为一般的艺术门类,不管绘画雕塑,还是录像装置等,都是单方面的,中间互动的东西太少了,但电子游戏这个媒介就完全不一样了,它就是以互动作为最基本的一个特征。所以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多的潜力、很多的可能性可以去发掘。电子游戏和艺术间的区别其实不象人们想的那么大。实际上我的作品的最好的观众不是看一眼就完了,这观众必须要玩这个游戏本身,而最理想的观众应该是通过Internet在别的城市玩这个游戏,而不是在Bingding啤酒厂房,才能充分体会游戏的意思。”

参加本届文献艺术展的另一位中国艺术家是杨福东,他的参展作品是一部76分钟的黑白影片《陌生天堂》。在片头长达五分钟的国画创作后,创作者引导观众进入一个烟雨迷蒙的水墨境界---- 发生在古城杭州的一个男人与三个女人之间的缠绵故事就在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曲折展开。

有影评说,杨福东的电影《陌生天堂》是没有时间概念的。黑白的色调和时断时续的丝竹之声给故事蒙上了一层怀旧的感伤。片子在独立的小展厅里往往复复播放着,76分钟的片长对于大多观众的参观计划来说,多少有些尴尬。能坚持看完作品的人,是否读懂了所谓的“小文人情调”,我们不得而知,但洋溢其中的东方之韵至少是个魅力因素吧。

橙、绿、红、黄、蓝。五个鲜明色块组成了本届文献艺术展的特殊标识,也代表了组成整个文献艺术展的五个平台----以论坛为主的分会场分别设在维也纳、柏林、新德里、加勒比海西印度群岛的圣路西亚和非洲约翰内斯堡等地,主会场设在卡塞尔。从这个意义上说,本届文献艺术展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将文献艺术的概念推广到全球。不仅如此,卡塞尔大街上许多商店、酒吧、甚至房屋都被涂以五个色块。

DOCUMENTA,这是个很微妙的词,中国的艺术家把它翻译成“文献艺术展”,事实上,这里展现的远远不止于文献的记录形式。那么,是艺术容纳了一切,还是一切熔造了艺术?(记者:徐荔媛)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