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地区的安全架构正在重塑
2022年12月31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一旦觉醒,世界将为之颤抖。"这通常被认是出自拿破仑的名言恰恰描述了当下的状况。中国已然觉醒,并在明确申明自己的主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10月召开的二十大党代会上表示,至2049年--中共建党100周年之际,"把中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所指不仅是在经济方面,也在地缘政治及安全政策方面。
随着中国提出新主张,亚洲自 1953 年朝鲜战争结束以来一直存在的安全架构首次受到"真正的挑战",来自柏林智库科学与政治基金会(SWP)的政治学家海杜克(Felix Heiduk)在最近一项关于"印太地区安全"的研究中这样认为。
"轮辐体系"
亚太地区的安全架构一直以来是基于美国主导的双边联盟体系,即"轮辐体系"--轮彀由美国组成,其五个合作伙伴(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和澳大利亚)构成所谓的辐条,并分别形成双边联盟。这一体系已有将近 70 年的历史。
此外,美国近年来在该地区达成了许多安全政策伙伴关系(见图表)。这其中包括与台湾建立的特殊关系,这是由1979年的《台湾关系法》(Taiwan Relations Act)规定的。当时,美国政府终止了与中华民国政府(台湾)间的外交关系,以便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该关系法规定,北京方面对现状所作的任何强制性改变都会被视作对美国的威胁;该法允许向台湾供应防御性武器。
2014年,习近平称美国主导的安全架构系"冷战产物",并呼吁取而代之应建立以亚洲人自己为主导的区域秩序。
历史上,除了与朝鲜的特殊关系外,中国没有加入任何军事同盟,然而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柬埔寨、老挝、伊朗以及巴基斯坦均缔结了伙伴关系(见图表)。来自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erman Marshall Fund)的斯莫尔(Andrew Small)在他的最新著作《中巴轴心》(the China - Pakistan Axis)中,将中国与巴基斯坦的伙伴关系描述为"准联盟"。
其他安全论坛
除了以美国和中国为中心的这两个安全架构外,亚洲在传统上还有其他旨在确保安全和稳定的伙伴关系。其中包括由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 (ASEAN) 建立的论坛,如东盟地区论坛(ARF)或东亚峰会(EAS),这些论坛主要作用是建立互信,但被批评人士指为无效。论坛参与方不仅有东盟国家,也包括美国、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
总之,根据海杜克的说法,"轮辐体系"并没有像北大西洋公约或华沙条约那样发展出一套"集体防御或安全系统",其拥有的是双边联盟和伙伴关系,而这些联盟和伙伴彼此之间通常并不形成网络结构。但无论是"轮辐体系"还是东盟的各种安全论坛,都没能真正为亚洲安全创造一个永久稳定的基础。
热点地区和军备升级
当前一圈围着中国,像圆弧一样排开的冲突热点地区,显示出亚洲的安全局势是多么的脆弱。
并且该地区的军费开支也在逐年增加。中国目前主要集中力量以实现其军队现代化。
早在2012年,中共前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就宣布中国要在军事上成为"海洋大国"。印太地区的许多国家开始越来越多地投资于潜艇,这是一种相对昂贵且复杂的武器系统,具有相当大的威慑力。近年来,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以及澳大利亚都达成了潜艇交易。
总而言之,亚洲正面临着重塑安全架构的挑战--因为当前的安全体系已经不再适用,更严重、更频繁发生的冲突事件以及日益增长的军费支出均表明了一个事实--情况危急时,各人只能依靠自己。
印太战略
为应对中国崛起和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挑战,各国纷纷出台与之相适应的印太战略或指南。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和东盟提出了印度-太平洋战略;随着印太地区对欧洲的战略意义愈发重大,德国政府发布了《印太政策指南》;欧盟推出了《欧盟印太合作战略》。
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印度之间建立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近年来不断深化。下一届四方安全对话外长会议将于2023年初在印度新德里举行。在"四方安全对话"框架下,日本在其防御战略中宣布将强化其防卫反击力。据中共喉舌《环球时报》报道,中国将"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视作"非正式的反华团体"。
印太安全架构"亚洲化"
除印太战略和四方安全对话外,一些新的双边及小型多边合作伙伴关系也在涌现,例如印尼和印度举行代号为"Samudra Sakti"的联合军演;越南与中国建立的所谓"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俄罗斯和印度达成的"战略伙伴关系"近来扩大范围将韩国也包括在内。
海杜克在汉堡大学一场有关南中国海的会议上发表演讲时说,"轮辐体系"虽然将继续存在,但面对中国的压力,该体系正在达到其能力范围的极限。作为替代方案,印太地区安全架构越来越多地转变为双边和小型多边的合作伙伴关系,"辐条"间,尤其是亚洲国家之间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交叉或侧向联系,形成合作网络。海德克以此论证了"亚洲化"的开始,即美国作为"轮轴"的重要性正在降低,而其亚洲盟友("辐条")的重要性则在增加。
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对于该地区应有一个亚洲化解决方案的诉求,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实现了,但不是在以中国为主导的和平安全秩序的意义上,而是从亚洲国家之间不断增长的双边安全合作的意义上来说。
利益冲突
海杜克的详细分析还表明:各方对于印太地区安全架构重塑有着截然不同的利益主张和想法。
例如,印度尼西亚奉行的是一种明确的合作与包容兼顾的做法。它显然将中国视作一个合作伙伴及利益攸关方。"因此,雅加达正在努力为印太地区提供一个包容性的、以东盟为中心的安全政策,以替代不断深化的中美两极格局。"海杜克解释说。
相较之下,美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则认为"印太地区安全架构是一种对抗秩序,是针对中国,而不是同中国建立的"。其目的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地缘政治主张。新架构将这一重担分散到各方身上,因为美国已经认识到,为了在亚洲对抗中国,它需要更多的伙伴。
越来越不安全的安全架构
各国的不同利益及战略清楚地表明,重要利益相关方对于亚洲安全问题的看法越来越具敌对性。对于美国、澳大利亚或印度等有影响力的国家来说,地区安全意味着遏制中国或确保自己的霸权地位。其结果就是:紧张局势加剧,"轮辐系统"恐不堪重负,而尚在形成之中的新安全架构网络是否足以使该地区稳定目前仍不明朗。
新冠疫情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该地区若爆发冲突可能会带来何种后果:供应链被中断,全球经济急剧萎缩。另一方面,乌克兰战争也让人们了解到如果台海战争爆发,将会给亚洲和世界带来怎样的毁灭性后果--习近平在第二十大党代会上明确表示不排除通过武力实现统一台湾的可能性。倘若发生,世界将会颤抖。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