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即便送子观音来了又怎么样

2014年3月17日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应该做出修改。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认为,这项政策改得有点晚,而且改的力度也远无法从长期解决中国社会老龄化的问题。

图像来源: WANG ZHAO/AFP/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这消息刚传出来的时候颇有点振奋人心的意思。在不久前结束的两会上,中国官方做出进一步放宽独生子女政策的决定。未来中国家庭里,夫妻双方只要有一方是独生子女,都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在这之前必须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才允许生育二胎。按照修改的计划生育政策,大约1000万中国家庭可以生养第二个孩子。不过新修订的政策有一些迷惑性,因为这项政策存在很多弱点。

中国官方修改生育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应对中国社会出现的老龄化问题。过去的30年中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这使得到2010年为止,中国人的平均年龄达到34.5岁。德国人的平均年龄为45岁。相比之下中国人还算年轻。但是由于平均生育数量仅为1.5个孩子,中国社会老龄化现象会越来越明显。

据预测,到2040年60岁以上的中国人数量将超过4.11亿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Photoshot

据预测,到2040年60岁以上的中国人数量将超过4.11亿。这一人数目前为1.71亿,但在中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已经超过13%。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到2040年中国适龄劳动力人数(20岁-60岁)也将从8.17亿降至6.96亿。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劳动力人数减少的同时,社会福利体系承受的压力却在增加。经济大国中国显然不原意最终走上一条通往债务陷阱的道路,而德国已经踏上了这条路。

即便政策放宽也不会出现婴儿潮

尽管生育政策放宽了,大规模的婴儿潮恐怕不会在中国出现。过去30年严格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昂贵的超生罚款让很多中国人失去组建大家庭的兴趣。

中国政府还没有意识到人口问题的规模究竟有多大。中国政府太晚才领悟到,放宽生育政策无法解决中国社会老龄化的问题。在生育政策修改之后,所有被允许生育二胎的家庭中,只有47%的家庭有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意愿。而且中国人的生育决定现在和欧洲基本一致:年轻人首先要实现的是事业上的成功。很多人没有时间生养孩子。另外子女教育会带来大规模的经济开支,幼儿园、中小学、大学都变得越来越贵(这也影响到很多人做出生育决定)。

如果生育二胎,不少中国家庭甚至需要向银行贷款。不过在中国有一个优势,就是中国人退休得比德国人早。早早退休的祖父母白天可以照看孙辈。但如果祖父母生活在其它城市,那也就远水解不了近渴了。

年轻人首先要实现的是事业上的成功图像来源: AP

获得准生证的马拉松

所以仅是目前的政策松动还远不够,中国的生育政策改革还得进一步展开。政府必须鼓励中国的夫妇们生育第二个孩子。减少教育方面的经济负担,增加幼儿园数量只是第一步。现在就算有这些措施,如果一对夫妇打算生育第二个孩子还有着相当不平坦的一段路要走。因为如果想拿到准生证,这些夫妇首先得满足一系列条件。例如在北京有生育第二胎意愿的女性必须至少年满28岁,两次怀孕必须间隔至少4年,夫妻双方至少一方能证明自己是独生子女。等到最终拿到准生证恐怕已经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对于那些本来就很难做出生育二胎决定的夫妻来说,政府通过办证手续增加的绊脚石会让生育决定变得更难以做出。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国际上一直广受诟病。特别是西方舆论批评中国政府如此大尺度地干涉个体的私生活。中国政府执行的强制堕胎就更是受到严厉指责。不过什么事情也都有其两面性:如果没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人口数量将比现有的人口数量多出3亿。中国现在陷入两难境地:中国需要更多的年轻人,但是如果人口数量过于庞大同样也会造成问题,就像年轻人数量减少随之而来的老龄化问题。

中国政府必须尽快应对这一两难的问题。现有的政策改革力度还太小。但是在这个国家政策上的一刀切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个国家太大,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太多。正确的道路应该是,无需下达统一的政策,取而代之的是在不同的地区执行量身定做的生育政策。因为今后在这个国家人口问题无疑将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

作者简介:弗朗克·泽林(Frank Sieren)是德国之声专栏作者,已在北京生活了20年。

编译:洪沙 责编:万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