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台湾媒体:应以质变面对中国“变脸”

德国之声中文网2005年5月4日

连战的“和平之旅”已经结束了,但是由此所带来的“余震”威力仍然巨大,这几日台湾媒体都用了较多的版面对两岸关系的前景以及台湾应该如何及时应对形势的变化进行了讨论:

台湾今后是泛红还是泛蓝?图像来源: AP

台湾中时电子报发表题为“台湾质变,阿扁最后的机会”的文章说:“扁连宋出访喊话,美方说两岸情势失控,中共送台大礼,台湾欲迎还拒,同志对阿扁炮声隆隆,情势显示,台湾政局出现质变,对阿扁而言,最重要的一次历史契机,已出现了,至于与斐(斐济)建交一事,对台湾意义不大……"

文章接着评论说:“……两岸关系与统独对立的思维模式,已经由'量变'产生'质变'……质变的首要迹象是:台湾民意的转变。即统独思维中的二分法,此次完全失灵。……原本鲜明的统独界线,甚至逐渐升高的台独趋势,反而在反分裂法与连战访问大陆后,变成中间路线,即维持现状居于多数……质变迹象之二是:两岸主动权的易手。原本在江泽民时代,中共一直处于被动,但此次以强硬著称的胡锦涛,一方面通过反分裂法,一方面却以‘软的更软’的策略,端出大盘大盘的‘胡萝卜’……而民进党则仍用旧思维,却找不到材料,显得空洞无用,拿不出一个回应的政策。主动权易手,已成现实。质变迹象之三:台湾在野党已经决定与执政党走不同的两岸道路,并且得到社会支持……两岸政策上,在野党无视于执政者的政策,反而采取对立。这在策略上,本来就是在野党该有的立场。现在反而是民进党不知该如何面对全新的在野政党了……

然而,最大的质变,无疑是台湾的人心。以前谁会说:胡连会,胡宋会,胡扁会?谁如此说,一定被批为卖台、幻想、疯子。但现在,所有两岸领导人的会面,变成一般民众认为再正常不过的事。整个人心期待的,是两岸大和解,成为互助互利,而不是再搞对立冲突。当人心已变,整个大趋势就已经离开民进党的旧思维非常远了……”文章结尾称“对执政的民进党来说,分析台湾社会与两岸关系质变的现实,才能掌握大趋势,这是该扬弃旧思维的时候了!”

而台湾的自由时报(liberty times)则刊登了一张彰化乡亲5月3日前往立法院议场前抗议的照片,并配文字说明说:“〔抗议者〕拉起写着'可耻','连爷爷,您可以不回来了,留在北京当特首'的布条,抗议连战在访问中国时的谈话矮化台湾国格尊严、违背台湾人民利益。”

该报的“新闻透视”栏目发表文章“中国设圈套,台湾莫往下跳”说:“中国对台攻势一波接着一波……赠送熊猫,开放大陆民众来台观光,扩大台湾农产品免税项目,则是以利益为饵,从实质议题进攻。台湾应该反守为攻,要求中国在海基,海协两会的架构下,协商上述议题。”

该报指出“尤其中国宣布'十五项台湾水果进口免关税',这项讨好台湾农民的'大礼',不仅是将我国矮化成地方政府或港澳化,而且,由中国片面宣布开放,变数相当大,未来中国也可以突然宣布禁止,届时国内水果产销秩序将大乱,政府实在应谨慎思考……”

该报同时发表题为“变脸中国”的评论员文章称:想到中国,许多台湾人就想到的前总理朱镕基咬牙切齿地说'支持台湾,没有一个好下场的',或是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代表沙祖康对着镜头高喊'谁理你们'。中国长期对台湾的敌视,让许多台湾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多是负面的。中国长期僵硬的文攻武吓,让台湾很容易处理中国政策,只要'人家骂我,我骂他'制约反应就足够应付了。

国民党主席连战在中国看到不一样的面孔,让台湾人也像坐在老舍茶馆看川剧变脸,一会儿是国家主席胡锦涛笑容可掬,一会儿是笨拙憨态的熊猫脸,一会是后宰门小学的样板欢迎剧。不管喜不喜欢,中国正在改变面目,以多变的面孔蛊惑台湾,问题是习惯了刻板的中国面孔的台湾能适应中国的统战新攻势吗?……”文章最后称“中国熊猫来了,台湾水果说去了,金丝猴说要来,直航客货机说要去了,过几天,说不定奥运圣火也要来了。因应未来中国出招层出不穷,台湾的处理方式必须弹性迅速,而且必须有差别化的处理层次,以免措手不及,但是政府变脸的'十八套剧本'准备好了吗?

苹果日报发表评论说“连大器晚成,扁摸石过河”,文章称:“连战在大陆的表现,无论学识,气度,机智,风趣都很不错。大家觉得奇怪为什么如此,如果在台湾大选时有这样的表现,不是就当选了吗?看来连战是大器晚成,可惜为时已晚。……扁会说连宋访中是‘投石问路’,两颗石头去中国问路,意味着扁要‘摸着石头过河'吗?”文章同时称“扁加持宋破统战阴谋”,并表示“目前和平是国家最高利益,不是台独。由连宋去做民进党不方便做的事,再由执政党选择性的取舍,主动权还是操在陈总统手中,不必气馁。”

台湾中华日报发表题为“和平之旅体现国人期待”称:“……在两岸历史转折点上,连战凛于‘平治天下,当今天下,舍我其谁’,擎天一举有如春雷惊蜇,将个人声望推到最高点,更以短短的一周时间超越陈总统主政五年时光,突破政府所不能为,所不想为,开启两岸新史程……”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