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扩大对美投资 分析:有助于台湾安全保障
2025年3月10日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半导体龙头台积电(TSMC)上週宣布在美国额外投资千亿美元,加上过去已做出的承诺,台积电对美投资将达到1650亿。台湾总统赖清德形容“这是台积电的时刻,也是台湾的时刻,更是台美关系历史性的时刻”;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有其国家利益考量,强调在美国本土生产芯片是“国安大事”。
盡管台美政府都表示看好,但此事在台湾仍面臨质疑,争议焦点之一是台湾会不会因此失去半导体产业优势。部分论者说台积电可能变成“美积电”;国民党籍的前总统马英九还称,台湾的“护国神山”恐怕被搬到美国,让台湾遭受严重国安威胁。
对此,台湾国科会成立的政策研究机构“科技、民主与社会研究中心”(DSET)海外研究员江旻谚向DW表示,台湾短期内还是会继续站稳“全球半导体制造核心”的角色。事实上,台积电的美国新厂至少还要好几年才兴建好,但台湾自身并不会停止进步,因此若考量现实条件,“最先进的技术会被搬移到美国”的状况不太可能发生。
一位资深的台湾半导体产业人士不具名接受DW访问,也驳斥“台积电变成美积电”的说法,因为美国厂仅服务非常特定的美国客户,并不像台湾厂面向普罗大众、各式各样的芯片外销需求,“台湾的重要性,对全世界从来没有少”。
“矽盾”继续保障台湾安全?
台湾的半导体产业有“矽盾”的称誉:有鉴于台湾芯片在全球供应链扮演的要角,中国若要攻打台湾恐怕也要再三考虑对自身的冲击;对美国等西方各国而言,也不愿因台海战争爆发而导致半导体供应链中断、重击全球经济。
江旻谚指出,即使排除半导体产业因素,美国主流政策圈也早已肯认台湾的地缘政治重要性,且倾向在军事安全上支持台湾;在此基础之上,台美之间加强芯片供应链方面的合作,“对台湾安全情境是正面的影响”。
他表示,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一直高度仰赖台美合作交流;如今台积电扩大投资,将促使双方有更多产业利益上的合作机会,有助于“回馈到对于台湾安全保障的加分项”。
“过去40年就是美国作为市场、台湾作为制造基地,才长出目前这个芯片供应链发展的荣景,下一步它可以变得更加紧密。”江旻谚说,台湾必须思考如何善用既有优势,继续推进先进制程、同时“拉抬”美国进展的步调,“等于是台湾作为领头羊,美国一样也受益”。
上週一(3日),特朗普与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同台时被问到:假如中国有一天全面孤立、尝试夺取台湾,台积电新投资能否让美国遭受的冲击降到最低?他回应:“我不能说降到最低,因为这显然会是灾难性的事件,但这(台积电新投资)至少会给我们一定的优势,让我们美国在这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产业,占有很大的一席之地。所以,如果台湾有事,冲击会很大。”
此前,特朗普多次被问及“若中国侵台,美国是否出手协助台湾”的相关问题,但都没有正面表态。有观察指特朗普以“商人心态”治国,即要求盟友必须跟美国对等交换。他曾形容美国之于台湾有如“保险公司”,而台湾应该付钱给美国,换取防卫上的支持。
特朗普也不只一次质疑台湾“抢走”美国的芯片生意。不过,在台积电宣布新投资案之后,特朗普上週五(7日)的说法不同于以往:虽仍称台湾“偷走”业务,但又说“不怪台湾,反而赞赏他们”。台媒解读,特朗普的态度有所软化。
台积电将助美国客户探索“AI新大陆”
特朗普政府关心台积电能否帮助美国强化国内半导体生产、减少对亚洲的依赖;台湾政府则著眼于如何促进台美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赖清德和魏哲家都表示台积电新投资案“没有受到来自美国的压力”。魏哲家多次强调,是因为台积电的产能“不够”,才要扩大生产线。“对于台积电来讲,所有的事情,我们都是基于客户的需求,来做我们的投资计划,我们是非常谨慎的。”
不过,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科技产业分析师赫迈迪(Antonia Hmaidi)向DW指出,这绝非单纯站在经济利益考量上做出的决策,“若没有特朗普的压力,台积电也不会增加投资”。
不具名的半导体产业专家向DW表示,“白宫确实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下指导棋”,但并非直接对台积电公司施压,而是对台积电的美国客户,间接要求台积电必须在美国制造。
这位专家认为,台积电希望满足一群特定的美国新客户,例如OpenAI、xAI等企业,他们要的是AI服务器和芯片这些属于“金字塔顶端”的产品。他进一步把台积电比拟为“哥伦布”,形容这笔新投资的重要意义在于,台积电跟著美国的AI战略,与美国的厂商和客户一起探索“AI新大陆”。
“亚利桑那(的投资)真的可以benefit(帮助)美国很多,因为美国要探索AI新大陆,所以需要有哥伦布,那就是台积电……如果真的探索到新大陆、(强化)AI的国力,那中国的DeepSeek、阿里巴巴,都会远远被抛在后面。我认为很有可能探索得到,我非常乐观。”
据这位专家分析,这笔投资对台积电及其协力厂商虽会有“阵痛期”,但长远看来,有利于台湾经济发展。其中一个原因涉及台积电将在美国新设的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从事的是半导体的“制程精进”,也就是提高良率的过程;在此过程之中,很可能导入美国才有的、“有如007武器”的先进AI工具,对台美双方的研发都会有所助益。
除此之外,要探索“AI新大陆”还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整个半导体产业生态系要能在美国“落地”;换言之,许多跟台积电有协力、合作关系的台湾中小企业,也将跟著台积电赴美展开业务。对此,专家认为台湾政府应扮演协助的角色,支持这些厂商,而相关的协助措施也有助于增进台美互动。
台积电的新闻稿也提到了AI商机对此投资案的重要性。据台积电4日的说明,这笔千亿投资包含3座晶圆厂、2座先进封装设施和1间主要研发团队中心,将能“为人工智能(AI)和其他前瞻应用创造数千亿美元的半导体价值”。
台湾经济部长郭智辉接受台湾广播节目专访时亦称,台积电在美国投资主要是为了需要AI芯片的客户需求;这些客户下这么大的订单,“就是要拉开跟中国的竞争……他(特朗普)也希望领先更多”。
台湾躲过特朗普关税威胁了吗?
台积电宣布投资案之际,恰逢特朗普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发起关税战。此前,特朗普也曾威胁要对台湾芯片課征“25%、50%,甚至100%的关税”。
相较于拜登时期透过《芯片和科学法案》等补贴措施吸引业者赴美投资,“特朗普2.0”靠的是高关税的威胁,来促使企业到美国生产、重振美国本土制造。特朗普还说过,像台积电这样的公司不需要联邦政府提供税务优惠。
3日与魏哲家的记者会上,有媒体询问特朗普,美国威胁加征关税如何影响企业在美投资的决策。当时特朗普称,“在这里生产,就不会被加关税”。不过,4月2日特朗普预计提出“对等关税”计划,台湾是否包含在内仍然不得而知。
上週,有台湾立委在质询时抛出这样的提问:“到底是被课100%关税比较划得来,还是投资1000亿美元比较划得来?”对此,台湾行政院长卓荣泰称,企业“一定是站在对产业有利,也符合我们国家战略思考的角度去做”。
不过,要厘清课税的对象、对产业造成的影响,都不容易。由于全球芯片供应链错综复杂,即使芯片是在台湾制造,也不一定是在台湾封装和装配,大多数美国客户亦并非直接从台湾进口芯片。
DSET的江旻谚表示,“单就对台湾芯片课关税这件事情,确实不一定对台积电的芯片造成直接的影响”。他提出另一项值得关注的隐忧:若美国加征关税,台湾成熟制程芯片厂商可能更加难以存活,甚至被中国的厂商取代。
所谓成熟制程芯片主要用于汽车和一般电器内。江旻谚指出,中国近年透过大规模政府补贴,让中国的成熟制程芯片业者能以低价冲击全球市场,也让台湾厂商面臨危机。“比如说你家里有宝宝,需要宝宝的监控摄像机……你不会希望这一类的摄像机,它用的芯片都只能从中国制造。”
(DW记者李宥臻对此文有贡献)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