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吊裤带上的《致艾丽丝》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8月16日

“清早六点,他一准儿去街道那边的教堂里弹琴。”老人们深情回忆,仿佛自己曾亲眼所见。是的,人们把贝多芬看作波恩城的儿子,他的痕迹无处不在。雨伞、糖果包装、甚至于吊裤带上,随处可见那抿嘴沉思的严肃面容。

波恩明斯特广场:贝多芬雕像图像来源: presse

从五湖四海来,走走音乐伟人贝多芬留下的足迹。要实现这样的旅游梦想在波恩城易如反掌。因为,他的痕迹已遍布这莱茵城的大街小巷。雨伞,糖果,甚至于吊裤带上,处处可见这位波恩之子抿嘴沉思的严肃面容(1770年他生于波恩,1792年起迁居维也纳,直至1827年逝世)。

明斯特广场上的贝多芬雕像树于1845年,多年来它已成为波恩的象征。“毫无疑问,回国后我的影集里少不了这张照片。”来自中国上海的钟显国(音译)正兴致勃勃地在雕像前留影。

据旅游业内统计,2003年有近50万商务考察者和旅游者来到波恩。在Museumsmeile博物馆旁的联邦艺术展览厅、艺术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内,贝多芬永远是波恩吸引力最强劲的磁石。每年,贝多芬艺术节上云集着如织的世界音乐友人。波恩市民学会了运用贝多芬的荣耀,这是无价的财富。而首当其冲吸引来的是日本人和中国人。

“旅游纪念品里,凡是和贝多芬´沾亲带故`的就特别好卖。”波恩信息服务中心的克杜拉 .弗斯特介绍道。钟显国挑了一件印有贝多芬头像的T恤衫。“中国人对贝多芬可说是妇孺皆知,我们上小学就学过关于他的故事。”

光是在贝多芬出生的祖屋里,就有超过800件关于他的纪念品。每年来故居博物馆朝圣的人多达10万。这幢老房子是波恩作为贝多芬之城的关键见证。据统计,现在故居里贝多芬遗物的收藏是全世界最丰富的。

谁若想证明他曾到贝多芬故居一游,选择实在太多。餐巾纸、烟灰缸、啤酒杯、锡制的碟子、拆信刀,看得人眼花缭乱。博物馆商店里,有贝多芬头像的饰品从T恤衫到吊裤带、领带、雨伞、还有咖啡具可谓一应俱全。《月光奏鸣曲》和世界闻名的《致艾丽丝》的曲谱手稿复印件装点着瓷器、塑料和丝绸制品。可别小瞧这些小玩意儿,它们每年带来了近50万欧元的收入。

博物馆商店的工作人员鲁道夫.奥古斯丁说:“没有我们提供不了的,只有我们想不到的。也有个别客人拓宽了我们的经营范围。我们曾把装饰雪球和护指列入经营范围,就因为顾客需要。那些人买这个干嘛?我也搞不懂。”

20种神态表情各异的贝多芬半身石膏像,规格从5厘米到55厘米不等。售价最便宜的是5欧元,最贵的近千欧元。奥古斯丁认为,这些石膏像里的大部分都把贝多芬刻画得栩栩如生。

故居里最畅销的是音乐CD,这些当然决非寻常之品。馆藏最新的是一个贝多芬的录音作品,在音量和表达上层层变化,听众甚至于能够体验到音乐家日益恶化的耳疾。“听着他的音乐,恍如身临其境。”奥古斯丁沉迷其中。另外一项新品是CD-Rom,人们可通过它对贝多芬在波恩最后的住所进行视频漫游。

尽管来自全世界对贝多芬的热情已经很高,在旅游及会议公司工作的比吉.克瑞似乎仍“贪心不足”,他希望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专家主张:“作为艺术城市的波恩,排名还有待上升。”因为目前,大部分的游客还多半是因为开会等公务目的来到波恩。(文卿译)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