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哈勒之宝-弗朗克基金会

2002年2月22日

德国东部莱比锡上方的哈勒市,给人的印象就纯粹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城市,到处是板块状的楼房,似乎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其实,哈勒是个文化史悠久的地方,这里古老的教育事业更是留下了丰富的宝藏。

哈勒弗朗克基金会图像来源: Franckische Stiftungen

18世纪普鲁士爵国的兴起是与教育政策的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后来的普鲁士国王弗利德里希一世接手政权时,面对的是一个在战争余烟和贫困中苟余残喘的国家。到处都缺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

1698年,牧师奥古斯特.赫尔曼.弗朗克在哈勒建立了一个孤儿院。之后,鲁鲁士国王便把这个地方选定为国家出资办学的基地。于是,弗朗克基金会建立了。在30年的时间内,费朗克牧师把这里建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社会教育之地。这个地方成了新教教育机构和孤儿院的楷模。

在这位教育改革家1727年逝世时,这里已经培养出2500名年轻人。这里有一个长长的内院,围着这个内院的有约50栋建筑物先后建起:若干学校,一个图书馆,印刷厂,植物园等等。其中包括今天欧洲仍然保存完好的最大的黑木框架建筑物。

全欧洲的富裕市民和贵族都把他们的苗子送到哈勒来,而普鲁士便在这里培养了它后来的官员的一大部分。而弗朗克先进的虔信主义和启蒙式教学方法是吸引众多富贵子弟的磁石。在这儿学习的人当然并不都是富贵人家出生,其中也有不少来自贫困的家庭。这在300年前是一年轰动的事。同时,弗朗克的传教士们走向全世界去传教,他们又从世界各地带回了大量的实物资料。而这在18世纪也是一种开拓性的教学方法。

弗朗克基金会图书馆楼重新装修后的费朗克学习中心图像来源: Franckesche Stiftungen

二十世纪后半叶,基金会在时代的多次转换中求生存。1946年,基金会的所有机构与建筑物被划归哈勒大学。后来就不断地蒙垢积尘,处于被人遗忘的境地。一个哈勒居民回忆说:“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时期,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我们这里拥有的是怎样一个宝藏。这些房子变成了灰色的,弯曲的,倾斜的,雨从外面下进来。为了防寒,人们用旧床垫堵在门口。看上去令人毛骨悚然。”

阻隔两个德国的“大墙”倒塌后,重建工作开始了。一批朋友募集捐款。萨安州重新给了基金会以独立的地位。今天,弗朗克基金会属于德国为联邦新州设的“文化灯塔”投资计划范围,全部重建这些古老的房子总成本达1亿欧元以上。

新成立的联邦文化基金会将搬进这群建筑物中当年那个合唱楼里。国家文化部长尼达吕默林解释说,之所以把联邦文化基金会设在哈勒,就是因为这里有着伟大的文化和教育传统。联邦文化基金会将以促进当代艺术范围内的国际合作为工作重点。优先考虑的方向是东欧和德国的全面统一。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