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政治北美

四国集团协作生产十亿剂新冠疫苗反制中国

2021年3月13日

四国集团领导人首次在峰会上承诺,将努力确保印太地区自由开放,并在海洋、网络和经济安全方面进行合作。华盛顿强调不能允许中国用美国的技术损害美国价值观。

Quadrilateraler Sicherheitsdialog I Joe Biden I Yoshihide Suga I Narendra Modi I Scott Morrison
印度、澳大利亚和日本都面临着来自中国的安全挑战,强化了它们对 "四国集团 "的兴趣图像来源: Kiyoshi Ota/REUTERS

(德国之声)在周五(3月12日)举行的峰会上,美国及其三个最密切的印太地区合作伙伴表示,到2022年底,将在亚洲各地提供多达10亿剂新冠病毒疫苗,以对抗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拜登总统和澳大利亚、印度及日本的首脑——四国集团领导人首次在峰会上承诺,将努力确保印太地区自由开放,并在海洋、网络和经济安全方面进行合作——这些问题被认为对这四个民主国家迎接北京的挑战至关重要。

拜登说:"我们再次承诺确保这一地区受国际法管辖,致力于维护普世价值,令其不受任何胁迫。"他没有对中国点名。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称这次网络峰会对美国外交来说是重要一天,因为华盛顿期望在下周美中高层会晤之前重新巩固盟友关系。

"谁都没有对中国抱有任何幻想"

"四位领导人讨论了中国带来的挑战。他们明确表示,谁都没有对中国抱有任何幻想。"沙利文告诉记者,他们都相信民主可以战胜 "专制"。

他说,四位领导人还讨论了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的航行自由、最近的网络攻击和半导体供应链安全、朝鲜核问题以及缅甸的政变和暴力镇压等问题。

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菅义伟、印度总理莫迪和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承诺将在新冠疫苗分配、气候问题和国防安全等方面密切合作。

声明说,"为了该地区的自由、开放、包容、健康、以民主价值观为基准并且不受胁迫,我们将努力奋斗。"

四国领导人同意成立一个专家小组,帮助分发疫苗;并成立关于气候变化、技术标准和联合发展新兴技术的工作组。他们说,今年内还将举行一次面对面的峰会。

拜登政府:美国和日本将资助印度企业为美国制药商Novavax Inc和J&J生产疫苗(资料图片)图像来源: Michael Ciaglo/Getty Images

四国合作达到新的高度

菅义伟告诉记者,他已表示强烈反对中国改变该地区现状的企图。而莫迪则在峰会上说, 四国集团已经成熟,"仍将是该地区稳定的重要支柱"。

莫里森称这次会议是 "印太地区的新曙光",并说:"让我们的伙伴关系成为和平、稳定和繁荣的推动者"。

美国国会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应对中国挑战方面态度一致。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的首席共和党成员麦考尔在一份声明中说,他对本次四国会议感到高兴。

印度外交部部秘申格拉(Harsh Vardhan Shringla)在峰会上同意在印度生产美国疫苗,新德里认为这是为了对抗北京不断扩大的疫苗外交。

四国峰会的一份资料介绍说,通过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美国将努力资助印度药企Biological E Ltd在2022年底之前生产至少10亿剂新冠疫苗。

该资料还显示,日本正在讨论为印度提供优惠日元贷款,以扩大新冠疫苗的生产出口。

沙利文说,这些疫苗将销往东南亚国家、印太地区其他地方以及更多国家。

拜登政府周二(3月9日)告诉路透社,美国和日本将资助印度企业为美国制药商Novavax Inc和J&J生产疫苗。

一位亚洲外交官说,中国正在利用东南亚国家的疫苗 "绝境"扩大影响。"问题是他们能够多快生产出疫苗来,"他说,"重要的是时间早晚。"

不允许用美国的技术损害美国价值观

印度、澳大利亚和日本都面临着来自中国的安全挑战,强化了它们对 "四国集团 "的兴趣。"四国集团 "的合作缘起于2004年联合应对印度洋地震和海啸。

该组织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得以复活,被视作对抗中国侵蚀的工具。2019年美国主办了一次四国外长峰会,去年日本举行又举办一次,并在2月份举行了一次网络峰会。

周五的会议恰逢美国联合亚洲和欧洲的盟友对抗中国的重大外交行动,包括下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对日本和韩国的访问。

布林肯结束访问回国后将在阿拉斯加会见中国外交高层官员杨洁篪和王毅,这是拜登总统上任后这两个世界经济体之间的首次高层会晤。

华盛顿表示,在有关台湾、香港以及它所认定的中国对少数民族穆斯林实施的种族灭绝等问题上,不会回避对北京的批评。

苏利文将出席与中国官员的会晤,他预计美国关税或出口管制的细节不会成为会谈的主要议题,但他认为,"我们会让对方了解,美国将采取措施,确保我们的技术不被用于损害我们的价值观或威胁我们的安全。"

张平/ 任琛(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