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德国领导人会晤达赖喇嘛引发争议
2010年2月18日达赖喇嘛的每次活动似乎都会引起中国政府的不快。这位藏人精神领袖被中国政府视为国家分裂分子,因此任何同达赖喇嘛的会面也都会被认为是支持其分裂活动的做法。如今,美国政府及其总统奥巴马就引起了中国政府的不快。但事实上,德国也曾经在会见达赖喇嘛的问题上引起麻烦。
1996年时,当时的德国外长金克尔原计划访问中国的行程被取消,原因就是德国议会表决通过了谴责中国压制西藏的议案。金克尔说:"中国政府必须意识到,良好的双边关系还必须包括在例如人权等争议问题上产生意见分歧的可能性。"
金克尔曾在此前一年中同达赖喇嘛会面。但他在会面时拒绝接受达赖喇嘛敬献的哈达,这一举动曾在当时遭到严厉批评。分析人士认为,金克尔此举恰恰反映出了德国政府在达赖喇嘛问题上的矛盾心理,因此所采取的方式也迂回曲折。
对于是否要会见达赖喇嘛,如果会见,要在什么层面,甚至是在哪栋楼里见面等问题,德国政界都有着诸多讨论。该问题之所以会如此复杂,是因为德国是中国十分重要的出口国,同中国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因此德国担心,中国政府会因为它会见达赖达赖喇嘛而在经济上减少合作。
金克尔的继任菲舍尔曾多次同达赖喇嘛在外交部会面,并在会面时接受了达赖喇嘛敬献的哈达。但是,当时的德国总理施罗德却不愿因西藏问题惹恼中国。施罗德的外交政策一向以优先考虑经济利益著称,因此一个并无实权和财力的藏人领袖,不值得他置德国的经济利益于不顾而冒险会面。
施罗德的中国政策聚焦在双方价值观方面的"求同存异"。因此他会选择将人权等议题先放在一边,而重视一些具有经济指向,且更有建设性的问题。
和施罗德执政时期在会见达赖喇嘛问题上的角色正好相反,在2007年时,作为联邦德国总理的默克尔在总理府正式会见了达赖喇嘛,而当时的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则暗示称,此次会面只是哗众取宠,并表示人权政策不是一种橱窗摆设的政策。但是默克尔坚持己见,此后德国足足用了三个月才使中德间的关系恢复正常。在此之后,默克尔表示:"我始终认为德中关系要重要得多,但同达赖喇嘛的会见让我们对双方已建立起的合作产生疑问。"
由此看出,这不过是一场外交游戏。而此次美国同达赖喇嘛的会面也很有可能会有同样的后果,那就是中美关系经历几个月的摩擦之后再重新恢复正常。但要注意的是,和过去不同,中国如今已是一股新的世界力量,其不断崛起会让人难以预料,中国此次会准备给同达赖喇嘛会面的外国政府什么样的惩罚。
因此同德国过去相比,此次美国政府和奥巴马所冒的风险可能更大。那么在当今世界,到底是谁在需要着谁?不可否认,经济危机已经改变了世界的权力平衡,但是根据德国的经验表明,两国仍然十分需要彼此,因此任何损害都是非常有限的。
作者: Michael Lawton / 月洋
责编: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