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国际权力结构改变了

2014年3月28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德之际,西德意志电台专访中国问题专家桑特施耐德教授。

Deutschland China Xi Jinping bei Joachim Gauck in Berlin
高克在总统官邸设仪式欢迎习近平图像来源: Reuters

西德意志电台:中国此次为什么在克里米亚问题上有所收敛呢?

桑特施耐德:中国未必在收敛。很明显,联合国的这项决议不会让人重视,因为俄罗斯反正要行使其否决权,因此中国保持中立,既不同俄罗斯、也不同西方结盟,是最现实的方案。

昨天在联合国全体大会的表决情形就是这样的。您认为中国的态度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吗?

没有真正变化。中国当然密切关注乌克兰发生的一切。首先,少数民族的自决权对中国而言特别危险,只要想一下西藏和新疆就会明白,这是中国国内的方面。另一方面,尊重国际法以及不干涉别国内政也是中国的重要价值,即便从中国的角度看,俄罗斯也违反了它们。这里中国可以再等一等。对中国,乌克兰战略意义重要,它是通向中东欧的门户,对经济和投资很重要。还有,也许中国还希望从俄罗斯资源上得到好处,假如西方真的关上俄罗斯能源供应的渠道。但总体上中国也不会希望冲突继续升级,因为中国的政治和经济高度依赖全球稳定。

中国会完全站在西方立场上发挥影响吗?比方在联合国安理会或联合国全体大会?

这当然是一个完全要以中国利益来定义的问题。目前的情况不是这样。正相反,人们更多看到的是,在是否将俄罗斯开除出G20国集团问题上,中国联手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国家发出反对的信号。由此中国也表明,西方目前影响力的尽头在哪里。

桑特施奈德教授图像来源: DGAP/dapd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究竟怎样?

中俄关系从历史上看摇摆不定。上世纪50年代,两国经历了密切友好的伙伴关系,但60年代双方发生严重冲突。不可忘记的是,1969年中苏军队在西伯利亚东部的乌苏里江两岸相互开火。过去数年里,两国关系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正常化。总结说来,两国间不存在真正的相互信赖关系。从俄罗斯的角度看,这一信赖是有限度的,中国不过是其在东部的一个选项;中国则是看中俄罗斯的广袤资源,而这正是中国需要的。

中国从总体看情形怎样?它希望在国际舞台扮演重要角色。经济上,中国已做到;政治上呢?中国的分量提升了吗?

是的,这很明显。中国是具全球影响力的大国。这也是一个很正常的发展机制,如果一个象中国这样的国家持续发展了这么多年,它自然会将其经济能量转化成政治资源。还有一点很有意思,从中国的角度看,普京在戈尔巴乔夫之后重犯同一个错误,即:使用旧式强权手段,而不是使用经济能力;并以后者作为基础,发挥其世界政治的影响力。中国在显示,应该怎样做。

在克里米亚危机中,我们看到,默克尔总理不仅同奥巴马、普京通了电话,也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了话。这在以前不会发生。它背后的动因是什么呢?会是经济吗?

不。当然,动因一定同经济有关。但首先显示的迹象是,国际政治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偏移。今天要解决全球性危机,哪怕是象克里米亚这样的地区性危机,都无法绕过中国。中国今天扮演的角色,今后印度、巴西等国都会扮演。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在过去25年中,国际政治的权力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去几周里,这一权力结构也发生了转移。这是我的观察。之前,跨大西洋两岸关系在一系列监听丑闻发生后显得并不乐观。欧美关系不佳,中国一定高兴。但现在欧美又开始团结。这对欧、德、中之间的关系意味了什么呢?

我同意您的分析。2月28日克里米亚危机开始的日子,同2001年的9月11日一样,对世界政治而言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中美关系较为紧张,当然人们看到,需要跨太平洋关系,也需要美国和欧洲的合作。而另一方面,美国又一次将其精力放在欧洲,对中国是正中下怀的事情,因为这将阻止美国在其"重返亚洲"的框架下,在亚洲并针对中国展开活动。总结来说,中国更可以静观事态的发展,看最后多米诺骨牌怎样结局,并从中找出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

采访人物:桑特施耐德(Eberhard Sandschneider)是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研究所所长。

编译:李鱼

责编:石涛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