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数十个国家与中国共同成立了基于调解的国际调解院。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古巴等30多个国家的代表本周五(5月30日)在香港签署了《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公约》,成为该组织的创始成员国。
中国方面表示,这是全球首个专门通过调解解决国际争端的政府间法律组织。
该组织是由中国方面发起并组织筹备的。中国外交领域的最高官员王毅出席了周五的公约签署仪式。
中国外交部网站新闻稿称,来自亚洲、非洲、拉美和欧洲85个国家和近20个国际组织的高级别代表约400人出席了该仪式。
美联社报道指出,在全球地缘政治紧张、特朗普关税战让紧张加剧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支持表明北京在全球南方国家的影响力上升。
“全球南方”(the Global South)和“全球北方”(the Global North)并非地理术语,而更多是经济术语。它们包括哪些国家? “南北分歧”、“南南合作”这些字眼指的又是什么?为何“全球南方”的概念近来频频出现? 图像来源: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在冷战时期,根据意识形态不同,世界被划为东西阵营。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被看作是所谓的“第一世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被看作是“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常常是指经济水平更为落后的“南方世界”。这种分类如今已经过时。冷战结束后,按社会经济和政治特征划分的全球北方和全球南方的概念变得更为流行(图为1955年的第一次亚非会议)。
图像来源: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简单来说,全球南方的特点是低收入、人口密集、基础设施差,可以理解为发展中国家、低收入国家。另一边的全球北方则主要是指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南北分歧”(也称作“南北差距”,North-south Divide)等术语被广泛使用。这里的“南”、“北”并不是指地理方位上的南与北。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epa/N. Shrestha/S. Chirikov 公开学术资料显示,一般来说,全球北方的定义包括美国、加拿大、几乎所有欧洲国家、以色列、塞浦路斯、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不过,国际对于全球北方以及全球南方的划分并没有公认的界定,也存在争议和不同的解读。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R. Rahman 针对全球南方也有着多种解读。World Population Review网站指出,传统上,全球南方指的是不发达或经济处于弱势的国家。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常面临全球北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的殖民统治。不过,也存在其他定义,用全球南方来泛指那些受到资本主义全球化负面影响的国家。一般认为全球南方由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太平洋岛屿以及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组成。
图像来源: Munir Uz Zaman/AFP/Getty Images 如同印度、巴西一样,中国也自己看作是全球南方国家。联合国南南合作金融中心有一份全球南方国家名单,该名单目前包括78个国家,名单也被称为“77国和中国”。
图像来源: La Nacion/ZUMAPRESS/picture alliance 南南合作(SSC)是决策者和学术界用来描述全球南方国家在各个领域交流与合作的一种术语。公开资料显示,南南合作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万隆会议(图),被认为促进了南南合作的形成。联合国在2003年12月23日通过的58/220决议中,将每年12月19日为南南合作日,后来又改为9月12日。
图像来源: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一段时间以来,“全球南方”成为舆论热词(图为2021年的金砖峰会,金砖强调南南合作)。印度2023年初举行了“全球南方国家之声”线上峰会;日本在接任G7轮值主席国时主张加强与全球南方的关系;2023年2月的慕安会还设置了“南北合作”专场,强调西方要争取全球南方。这些变化与俄乌战争以及中国崛起不无关系。华盛顿外交关系委员会的菲克斯(Liana Fix)对DW表示,西方正在努力防止俄罗斯在乌克兰取得胜利,也在试图制衡正在崛起的中国。“西方第一次要依靠全球南方国家,而这些国家第一次可以反过来利用其对西方的影响力。”
图像来源: BRICS Press Information Bureau/AP/picture alliance
中国外长王毅在仪式上称,“中方始终主张以互谅互让的精神处理分歧”,表示“国际调解院作为国际法治领域的创新之举,在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王毅说,“调解院的成立也蕴含着和合共生的文明智慧,有助于超越你输我赢的零和思维”。该组织的总部设在香港,而“香港回归本身就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成功范例。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兼具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优势,在国际调解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该组织最早可能在今年年底开始运作。
根据港府官方新闻稿,李家超在周五致辞时 特别提到,国际调解院总部将设于旧湾仔警署的大楼,“该标志性建筑多年来与香港法律和治安的关系密不可分”。他也特别提及,香港在“一国两制”原则下,“是唯一同时集中国优势和国际优势于一身的国际城市”。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5月30日在国际调解院公约签署仪式上表示,“衷心感谢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谢国际社会对香港的信任和信心”图像来源: Lam Yik/REUTERS 香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也强调,“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拥有很多独特优势,是作为国际调解院总部的最佳选择”。林定国5月29日在《大公报》的评论 中称,该组织的成立发生在“外部敌对势力正企图把香港去国际化、去功能化”的背景下。
法新社的相关报道也指出,此次国际调解院总部落户香港,是北京试图巩固香港作为主要营商地点的声誉。此前国安法的颁布实施让人们对香港司法体系公正性的信心有所动摇。
此外,北京近年来在国际事务中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立场,扩大了其在联合国、世卫组织等全球机构中的影响力。与此同时,美国在这些全球机构的影响力目前有所下降。自今年1月就任以来,特朗普已下令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机构,并宣布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法新社的报道表示,中国正试图填补美国留下的空白。
DW中文有Instagram !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