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260911 Gandhi Inspiration

Ana Lehmann2011年10月2日

10月2日是“圣雄”甘地诞辰。虽然已经离世60多年,但是甘地所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精神至今仍然广为流传,他的论点总是简单有力,从马丁·路德·金、曼德拉到达赖喇嘛和昂山素季,他们都乐意自称为“甘地精神”的传承者。甚至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以“甘地主义者”自居——尽管这令许多人不以为然。甘地的理念为什么能够如此经久不衰,广受推崇呢?

图像来源: DW/picture alliance/dpa

圣雄甘地的生平和著作、人们对他的爱戴和崇拜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神话。不过,现实生活中的甘地并不像电影《甘地传》中演员本·金斯利诠释的那么完美,他并不总是一个光芒四射的英雄,他也有自己的阴暗面。比如,在青年时期,他也曾经历过彷徨和自我挣扎的时期,并且据说他刚结婚时,一度对妻子颐指气使,并且常常发火。他也是通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才成为印度独立运动的精神和政治领袖的。而这也使得甘地在他的崇拜者心中更具人性化、更具魅力。

本·金斯利演绎的甘地银幕形象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Bildarchiv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典理念

美国的甘地研究者纳格勒(Michael Nagler)认为,甘地的价值理念令人信服,没有逻辑矛盾而且自我协调,因此直到今天还能适用。

"他具备逆时代潮流而行的勇气。他成功地重新发掘了一种被人们长久遗忘的古老智慧,并且将这种智慧包装成为普罗大众都能理解、而且能为现代社会所用的理念。他以此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发现之一,那就是非暴力不合作可以被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情景下拿来作为抗争的武器。"

甘地的学说主要由三个支柱组成:非暴力(ahimsa)、坚持真理(satyagraha)和个人政治自决(swaraj)。甘地希望实现和解,因此也研究佛学经典和穆罕默德先知的学说。他认为,真正的信仰是可以将不同宗教和教派的信徒联合在一起的:

"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生命在死亡中坚守,真理在谬误中坚持,光芒冲破黑暗。因此,我认为,上帝就是生命、就是真理、就是光芒,上帝是爱,是最高的福祉。"

坎坷的一生

早年在英国留学的甘地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甘地1869年10月2日出生在印度的古吉特拉邦,他的本名是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人们对他的尊称"圣雄"(Mahatma,意为"伟大的灵魂"),甘地本人并不是十分喜欢。他早年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性格也很内向。在留学伦敦完成法学专业的学业之后,他曾在孟买短暂地当过律师,但并不太成功。1893年他到了南非,尽管因为肤色而受到歧视,甘地还是创办了一份报纸叫"Indian Opinion",目的是给生活在那里的大约6万名印度人一个表达自己心声的途径。在这期间,这个昔日的羞涩学生逐渐磨砺成为一名有力的斗士。1914年他回到印度,1920年担任印度国大党主席。1930年,甘地以一个轰轰烈烈的壮举-- "盐路长征",来反抗英国殖民者的不公平政策,当时印度人不被允许自己生产和销售食盐,而且购买盐的时候还要支付高额的赋税。1942年,甘地由于要求印度独立而被判入狱,他一共在铁窗中度过了8年的时光。新德里的社会学家库马里(Ranjana Kumari)认为,甘地这种忘我牺牲的斗争精神直到今天都是空前绝后的:

"当然,在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时代,印度也变得越来越物质主义,要想让人们重新尊重和实践甘地的基本价值理念是很难的,能做到的人很少。不过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印度人愿意这么做,他们也会受益匪浅。除此之外,人们就只有在1月30日他的忌日和10月2日他的诞辰之际,才会纪念他。"

1947年印度正式脱离英联邦独立,这片土地被分割成印度教徒为主的国家印度和穆斯林为主的国家巴基斯坦,后来孟加拉国又从巴基斯坦中独立出来,现在这里一共有三个国家。由于甘地倡导将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一样平等对待,1948年1月30日,他被一名印度民族主义者暗杀,享年79岁。对于一些人来说,甘地直到今天仍然是偶像,甚至几乎成为圣哲。同时,也有人对他的理念并不感冒。不管怎样,在他离世60多年之后,人们仍然没有忘记他,他的精神和生平仍然对人们发挥着启迪和警示的作用。

作者:Priya Esselborn,编译:雨涵

责编:谢菲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