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信心降至最低点——欧盟商会警告中国或失去吸引力
2024年9月1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欧盟商会9月11日发布的《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24/2025》显示,由于北京承诺的改革并未落实、面临的问题增加,中国市场对欧洲企业来说吸引力更为下降。“我们看到,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的吸引力有所下降”,欧盟驻华商会主席彦辞表示。该商会的年度立场文件中写道,对一些企业来说,在华投资的风险已开始超过收益。如果企业的主要忧虑不能得到解决,这一趋势还将加强。因此,这一有超过1700名成员的商会团体呼吁,北京必须采取切实行动,扭转局面。
中国欧盟商会的文件指出,约三分之二 的中国欧盟商会会员企业报告称,其在华利润率仅仅能持平或甚至低于全球水平, 而对未来盈利持悲观态度的企业比例也攀升至历史高位。企业的忧虑清单很长,在中国的信心也降至低点:经济复苏乏力、市场准入仍困难、中国国内消费疲弱。此外,执政党一再以国安的名义推出不透明的法律,包括《数据安全法》,令许多企业不安。后果之一是:企业必须提高法律咨询的支出。
中国经济罹患漫长的新冠后遗症?
报告中指出,中国市场曾对外国企业十分有吸引力,因其可预测性、可靠和高效,但这些方面如今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营商环境更加政治化。此外,彦辞还表示,中国经济环境更为严峻,“感觉有点像是,中国经济患上长期新冠后遗症。”新冠疫情后,中国经济迄今未能完全恢复。
彦辞解释说,相应而言,在中国盈利更困难。中国以外的利润空间如今已部分超过中国,未来这一趋势还可能增强。许多企业感到面临“转折点”,考虑是否向中国业务加大投资,还是转向其它长期来看更有利润的地区?彦辞大致估计,约三分之一至一半欧盟企业正在观望是否进一步投资。他强调,对这些企业,北京必须证明,中国仍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地点。
没有退出的迹象
尽管如此,欧盟商会没有看到成员企业退出中国的迹象。彦辞表示,对汽车和化工行业而言,中国太重要了。全世界近三分之一的集装箱出口来自中国。“如果不在中国继续投资,那就称不上是全球企业”,他说道。但是,欧盟商会表示,约四分之一的成员企业吸取新冠疫情期间的教训,以及考虑到地缘政治紧张,正在对其供应链进行审核。或许,解决方案是,将部分生产转移至印度或越南。
德国工业联合会(BDI)在华代表霍哈格(Elisa Hörhager)表示,对德国工业界而言,在华投入的成本和风险也日益成为焦点。中国市场仍拥有“机遇、潜力和活力”,“但总体而言,外国企业的前景继续暗淡”。
欧盟商会5月发表的一项问卷显示,512名受访成员企业中,44%对业务前景持悲观态度,这一比例超过以往。彦辞估计,如果北京不扭转局面,该趋势或将持续。
彦辞在报告中写道,特别是2023年8月中国国务院发布的“24条政策”发出积极信号,然而尽管在某些领域有切实改进,但多种重点措施落实有限或毫无进展。报告中提到的积极措施包括对部分欧盟成员国的公民免签政策。
与欧盟的紧张或增强
此外,一些观察人士对于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结果也表示失望。
欧盟商会报告中写道,三中全会释放的信号令人担忧。一方面,会后的决定指出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却也同时呼吁“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目前尚无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将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此外,三中全会还指出继续投资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北京想要提高技术产能,而相关行业已经供过于求,比如光伏产业。这可能导致与重要贸易伙伴的紧张关系加剧。
(德新社、欧盟商会)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