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墙外文摘:港独或自证预言 台商正快速脱中

张平
2018年9月9日

评论认为,港独是一国两制被扭曲的产物,总有一日会星火燎原。台商可能正加速其撤离中国的脚步,对台湾振兴经济或维护安全或大有裨益。

Gefährliche Schulwege in China Dorf Nongyong
放学的路上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Photoshot/H. Xiaobang

(德国之声中文网)因为孩子读书难等问题,湖南省耒阳市家长与政府爆发了群体性事件。台湾《上报》发表评论《当一个国家连教育任务都是刚性的,那人性呢》,作者末夏认为,中国教育政策设计的初衷,从来都不是为孩子考虑,从来都不是站在家长与现实角度出发,也从来都不是从更好的服务更人性化的教育考虑,而教育部的一句"减少、化解大班额的任务是刚性的"就能简化了涉及到的所有人的现实。教育资源应该如何分配?教育资源应该怎样结合当地实际?教育体制改革应该如何让大多数人支持信服?这些最本质最关键的问题,教育部似乎从来不去思考,僵化畸形的体制机制早就让教育部成为既得利益群体,因而,政策的关键不是让孩子与家长满意,而是让领导看起来舒服。

文章说,用野蛮、粗鲁与独断来解决大班额问题,只是中国教育弊端的一个环节,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户籍制度让绝大多数人无法在城市里读书,刻意把教育分成不同档次,以至于绝大多数外来务工子女,只能寄人篱下,无法享受到城市教育资源。

中共将自证港独预言?

香港教育大学、香港大学、中文大学在开学日接连闹出港独风波,特首林郑月娥指学生有关言论冲击了习近平的底线,中共官媒《环球时报》质问:"'港独'这么嚣张都不严惩,等什么呢?"香港《苹果日报》发表文章《港独很嚣张吗》,作者李平说,在专制政权下,港独根本没有嚣张的基础和机会,反而是中共、港共对"讲独"的讨伐很夸张。

特首林郑月娥:学生港独言论冲击了政治底线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com/J. Russell

文章认为,本土意识也好,独立意识也好,其滋生与壮大都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从政治层面看,港独是一国两制被扭曲的产物。港独问题在香港主权移交前及移交后10多年都未成问题,但随着中共夺取香港全面管治权的行径越来越嚣张,真普选越来越可望而不可及,港独问题也越来越成为问题,以致那些"长在红旗下"及主权移交后出生的新一代成为讲独的主力,以致大学开学礼不讲独不能表现思想自由、学术自由。作者说,"所谓严惩嚣张的港独,无非是中共提升敌对目标以减缓内部分裂的需要,也是港共放大政绩以邀功请赏的需要。可笑的是,港独意识也正应验他们的自证预言,总有一日会星火燎原"。

台商为何撤离中国?

台湾《自由时报》发表社论《台商的出中国记》,认为因为2016年台湾本土政权上台,中国以商逼政的打压日益蛮横,益以美中贸易战爆发可能殃及台商,导致投资中国快速降温,加速其撤离中国的脚步。

文章说,台商投资中国与两岸经贸关系,绝对不是单纯的经济议题,更是涉及政治外交与国家主权的国安议题;若是置放在国安与经济发展的脉络里探讨,则更能印证了台商出走中国,回流台湾的正确性。换言之,不论是振兴经济或维护国家安全的考量,政府都应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台商回流。对台商本身的利益与永续经营,亦为必要之抉择。

少年娘则国娘?

中国自世足赛之后开起一股"娘化讨论",最近又因央视《开学第一课》邀请"娘炮"明星上镜而成为焦点。台湾《风传媒》发表文章《看看中国"少年娘则国娘",可见性平教育多重要》,作者潘宽说,"血气、刚强"等等加诸于男性的性别刻板印象,为何仍被不断吹捧,由此可见 "性平教育"的重要性。

文章说,破除性别刻板印象,适性发展才是王道。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性别气质,各种性别气质者都有自己发挥的空间,生理男性不需固守阳刚的性别刻板路线才能成功。女性也不一定要阴柔,中国唐朝皇帝武则天以女性之姿叱吒政坛,台湾政坛的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以及总统蔡英文,也都是打破性别刻板印象而独当一面者。回顾历史,可以清楚看到几乎都由男性把持的政治,千百年来皆不断发生战争:不论是为了利益、信仰或是为了夺权,多的是血流成河的场景,多的是生灵涂炭的悲剧,因此,所谓的崇尚血性,并非放诸四海的准则。

摘编自其它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