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政治韩国

墙外文摘:诺贝尔文学奖、光州事件与六四屠杀

2024年10月20日

有评论指出,韩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韩国社会没有人用“只有出卖祖国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句话来把她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没有人给她扣上“韩奸”、“卖国贼”、“反动文人”的帽子。

韩国作家韩江(Han Kang)荣获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
韩国作家韩江(Han Kang)荣获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图像来源: Alastair Grant/AP/dp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上报"发表文章《韩江若是中国人,就是韩奸、卖国贼、反动文人了》,作者何与怀指出,在自由的环境中,韩国的知识分子,韩国的作家艺术家,充分发挥对社会的责任感。他们为沉重的历史痛彻心扉。他们为逝去的故人、受伤的同胞、多灾多难的民族呐喊。他们直面历史创伤。韩国文学艺术作品,不仅不避讳历史上的敏感事件,还会大书特书。关于1980年光州民主运动的作品,除韩江的小说《少年来了》外,电影电视剧等其他作品据统计就有上百部。

这种"敢言",正是韩国文化事业繁荣昌盛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因素。而这种"敢言",又得到全社会的认同。10月10日韩江荣获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韩国民众纷纷表达了兴奋之情和致敬之意,没有人用"只有出卖祖国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句话来把韩江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没有人给她扣上"韩奸"、"卖国贼"、"反动文人"的帽子。

文章说,中国"六四"是一个悲壮的历史篇章,跟韩国光州事件相比,它的规模更大,它的悲情更为壮烈。但是,如果说光州事件的血没有白流,它直接孕育了韩国的民主化,催生了如今的民主议会制度;非常不幸,中共当局走的显然是另外一条路子。所有有关"文革""六四""反右"……这些涉及中共历史错误的重大事件,不能研究,不能描写,甚至不能提及。今天中国,在思想和表达都被压抑的环境中,人文凋敝,难有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诞生。如果哪个作家今天还企图在作品中"直面历史创伤",下场将不堪设想。

 

政治创伤:东亚诸国的命运交织

 

新加坡"端传媒"发表文章《诺奖作家韩江:肉体即政治所在,"记住这一切"之艰难》,作者朱宥勋认为,韩江的小说主要环绕着韩国的政治创伤与女性处境两个主题展开,光看关键词并不新奇,但她却能在大题目里精耕细作,让读者体验到深邃,而不是标签与教条。韩江的《少年来了》描写"光州事件"、《永不告别》描写"济州四·三事件",正是回应自身与亲族的生命伤痕。

文章指出,韩江时常将韩国本身的政治创伤,放置在东亚的脉络来处理。《永不告别》更是并置了济州岛、台湾和冲绳,小说中谈论济州岛因镇压而死的三万人时说到:"台湾也有三万人被杀害,冲绳是十二万人。"这些并置段落篇幅不长,但精巧展示了东亚诸国的命运交织,使这些作品既属于韩国、也不只是韩国。

韩江的作品近年赖陆续被译成中文、英文等,令这位女作家逐渐成长为当代韩国文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图像来源: Sebastian Gollnow/dpa/picture alliance

女性写作:对于父权文化的反抗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反抗父权和厌女文化:诺奖作家韩江与"韩女文学"》,记者Motoko Rich指出,尽管韩江的获奖被广泛誉为韩国文化的最高成就,韩江和这些女作家所代表的却是对韩国文化的一种反抗,这种文化仍然深深根植于父权、时有厌女表现的观念。对她和其他韩国女作家来说,写作"是一种异见和反抗的形式"。

 

文章指出,韩江的写作灵感来自韩国历史上"人类暴力"引发的问题。她说,她说,《素食者》的一个重要元素--她对肉类消费的"负罪感"与她的家乡光州发生的大屠杀有关。在谈到《少年来了》的写作过程时,她说:"我在写这本书时最常感受到的是痛苦,一种势不可挡的痛苦。写这本小说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在哭。"上周五,韩江的小说家父亲、84岁的韩升源告诉韩国记者,因为(乌克兰和中东)更大范围的暴力,他的女儿决定不召开新闻发布会谈论诺贝尔奖。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