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艾未未柏林艺术展

2014年7月13日

中国艺术家艾未未的政治艺术受到公众的赞赏,他在柏林举办的展览,参观者人数之多令人印象深刻。

Porträt - Ai Weiwei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艺术家和策展人安德烈亚斯·施密德(Andreas Schmid)最近在北京做完一次报告刚刚返回德国。他说:"对于欧洲在艾未未问题上的炒作,中国人认为我们完全是疯了。"他说,在中国,人们对艾未未的艺术作品持完全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年轻艺术家很难理解为什么艾未未的政治观念艺术在西方如此受推崇。在他们看来,他只是在艺术自我营销方面高人一筹。

艾未未曾希望能够亲眼看到他在柏林举办的回顾展。他说,"展示艺术作品是一回事,但与观众的互动同样是我的艺术的一部分。当这是不可能的时候,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尽管展览开幕前德国知名人士的声援行动成为媒体报道的大标题,但中国当局态度强硬,至今他无法取回其护照

优秀工艺品的魅力

将此次展览视为重点项目的博物馆馆长希维尼西( Gereon Sievernich)说,由于参观者人数太多,展览被延长到7月13日。他和他的团队对观众数量感到满意。展览期间,展馆大门外的参观者几乎始终需要排长队入馆。共有20万人参观了为期3个月的展览。馆长希维尼西说,参观者的年龄从8岁到88岁。而且也有很多中国人前来观展。他说, "在中国他不能举办任何展览。任何一位博物馆馆长如果购买了他的作品,将会被免职。"

艾未未在柏林的展览作品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中国概念派艺术家的壮观的作品展放在高大宽敞的前柏林工艺美术博物馆。博物馆副馆长罗克韦勒(Susanne Rockweiler)解释说,"对于艾未未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尽管他在柏林逗留时也从未来过该博物馆,但整个展览的布局设计显示了他作为建筑师和艺术家的高品位。其艺术作品的魅力在正确的场地得到发挥,也是此次柏林展成功的一部分。

明星般的艺术家

博物馆内禁止拍照是德国的惯例,但是中国知名艺术家艾未未特意要求此次取消这一规定。任何人都可任意使用手机或者相机拍摄其作品。对于这位被困在故乡中国的艺术家来说,通过Facebook等社交媒体进行交流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在柏林举行展览期间,人们对他的媒体策划持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展览给大多数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大型空间的作品和政治作品。但艺术界则对此存在意见分歧。艾未未艺术展的策展人施密德就认为,艾未未更像是被捧红的明星而不是艺术家。他说:"德国媒体争相报道一个中国艺术家,而却冷落其他艺术家。聚焦艾未未使人们的目光偏离了当前的中国艺术。"

间接、含蓄的表达方式

博物馆馆长希维尼西为筹备此次展览曾多次拜访艾未未在北京的工作室。他对此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他说,"我认为艾未未是最有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家。我也认为他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艺术家。他创作的题材总是围绕中国。"艾未未的作品在西方被认为是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的代表。但恰恰是这一点被许多西方艺术界人士所反驳。

艾未未的作品太多 体现其个人经历图像来源: Johannes Eisele/AFP/Getty Images

他的作品太多地体现了他个人的经历。他在2011年被逮捕,其工作室被摧毁,受到国安局昼夜24小时的严密监控,护照被没收,所有这一切都被展现在柏林展出的艺术作品中,但是这并不是目前中国艺术家普遍的创作题材。

而对于此次展览的布展,也有不少批评意见。策展人施密德遗憾地表示,中国人更习惯间接和含蓄的表达方式,而我们的介绍说明过于详细和具体。"留给参观者自己想象的余地太少。"

通过智能手机和网络信息发布,为展览迎来大批参观者,这对解决展览的昂贵开支非常重要。在一般情况下,大型公司很愿意为大规模的艺术展慷慨解囊,提供赞助,以提高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是这些公司因顾及其与中国的生意,没有为此次展览解囊相助。联邦总理默克尔刚刚结束的中国之行已证明这种考虑是实惠的。

作者:Heike Mund 编译:李京慧

责编:文山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