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英国人博伊科特 (Charles Cunningham Boycott) 于1832 年出生。他人品极恶,竟至无人再愿同他有任何关系。他在爱尔兰的土地租户不再支付租金、所有员工告辞、没有人同他做生意,甚至连邮件也不送达。作为对爱尔兰农民当年这一抗议形式的影射,集体拒绝策略后来便冠以此君名字,称为"Boycott"--抵制。
美国已经宣布,将对定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的冬奥会实行外交抵制。白宫新闻秘书莎琪 (Jen Psaki) 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有鉴于中国在新疆正在进行的种族灭绝丶反人类罪以及其他侵犯人权的行为,拜登政府将不派任何外交或官方代表参加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莎琪说:“美国队的运动员们有我们的全力支持。我们将百分之百地支持他们,并在国内为他们加油。”
其它国家会不会效仿美国,加入外交抵制北京冬奥的行列呢?
冬奥会受损的潜在因素
位于科隆市的德国体育大学体育政策专家米塔格 (Jürgen Mittag) 表示:"我们会看到,非政府组织未来数月会加强发声,以增加对各国政府的压力。" 他预计,相关过程将在1月中旬达到高潮。他对德国之声表示,"届时人们将看到是否真能有协调一致的行动,也就是说,会有多少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到场。如果真有这样的行动,那么,冬奥将受到影响,中国领导人将无法实现其本想从本届冬奥会得到的东西:正面的展示,以及由此而来的对本国的更多认可。"
奥运会历史上,出于政治原因的抵制及威胁抵制由来已久。西班牙、荷兰和瑞士未参加 1956 年在墨尔本举行的夏季奥运会--以抗议华约军队入侵匈牙利。在 1960 和 70 年代,非洲国家多次发出抵制威胁, 成功阻止了当时的南非和罗得西亚种族隔离主义国家体育代表团的出席。1979 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汗,42 个国家抵制次年在莫斯科举行的 1980 年奥运会。四年后,苏联和其它 19国实施报复,远离洛杉矶奥运会。1988年,朝鲜拒绝派出运动员参加韩国首尔奥运会,另有其它5国参与抵制。 2008 年北京夏奥会之前,也有抵制呼声,以抗议北京在西藏的侵犯人权行为,但未获成功。
2021年12月,美国以人权问题为由,宣布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进行外交抵制。这和全面撤出比赛的抵制并不相同,因为运动员参赛不受影响。历史上曾发生过六次部分国家联合抵制奥运会的案例,这些全面抵制行动都有哪些政治背景?还有哪些奥运会虽未遭到正式抵制,但却被政治争议所笼罩?
图像来源: Zhang Chenlin/XinHua/dpa/picture alliance希特勒领导的纳粹政权上台之后,将1936年夏季奥运会办成了宣扬“雅利安人种优势论”和纳粹政治主张的舞台。对这场奥运会的联合抵制行动其实并未成功。虽然不少欧洲国家曾计划拒绝参加,争取将比赛改在巴塞罗那举行。然而西班牙内战导致这场本应与柏林奥运会分庭抗礼的赛事在开幕前夕被迫取消。最终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是派运动员赴柏林参加了比赛,真正抵制的只有西班牙、苏联和一些犹太运动员。
图像来源: United Archives/imago images有8个国家代表团出于不同的原因拒绝派代表参加第16届夏季奥运会。埃及、伊拉克、柬埔寨和黎巴嫩是因苏伊士运河危机中,埃及遭以色列、英国和法国入侵而宣布不参加本次奥运会。 荷兰、西班牙和瑞士为抗议苏联镇压匈牙利革命而采取抵制。而中国则是因抗议台湾作为“中华民国”参赛而宣布抵制。此前,国际奥委会作出了允许“中国奥委会”和“中华民国奥委会”同时参加第16届奥运会的决定。
图像来源: United Archives/imago images这是奥运会第一次在亚洲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满中华民国以“中国”名义参加,因此抵制本届奥运会。 印尼因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拒绝参加本届奥运会。台湾方面派出了80人的代表团赴东京参赛。朝鲜当时因为国际奥委会不承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宣布抵制以示抗议。这一年,南非因为实行种族歧视政策而未被邀请。之后的几届奥运会上,南非也一直缺席,直到结束种族隔离政策之后,才在1992年被允许重返奥运舞台。
图像来源: ZUMA Press/Keystone/imago images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也是导致大量非洲国家缺席本届奥运的原因。为了抗议曾率领橄榄球队访问南非的新西兰代表团参加本届奥运会,坦桑尼亚等多个非洲国家联合抵制本届奥运会。 作为主办国,加拿大政府禁止中华民国代表团以其国旗国号入境参赛,并要求以“台湾”名义参赛。台北方面对此表示拒绝,在沟通无效后宣布退出奥运会。
图像来源: Pressefoto Baumann/imago images1980年3月21日,为抗议苏联于1979年入侵阿富汗的行为,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宣布美国将抵制本届奥运会。美国的决定得到全球50多个国家的响应,包括日本、加拿大、联邦德国和中国。这使得最终只有80个国家参与本届奥运会,仅占到具有参赛资格国家和地区的五分之三。
图像来源: Werner Schulze/imago images这次奥运会的抵制行动也是冷战的产物。在美国等国抵制1980年后,苏联和东欧集团以及朝鲜、越南、古巴等共产主义国家都集体抵制了洛杉矶奥运会以示报复。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这场奥运会,许海峰在男子手枪慢射比赛中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史以来第一块奥运金牌。
图像来源: Paul J. Sutton/DUOMO/PCN/imago images这是历史上最后一次遭到联合抵制的奥运会。韩国首都汉城(今译为首尔)在争取到主办权后,朝鲜要求与其合办,但韩国不同意比赛项目在朝鲜举行,两国未达成共识,因此朝鲜抵制比赛。朝鲜还被认为在之前的1987年制造了大韩航空飞机爆炸事件,以阻挠奥运会举办。最终,朝鲜、古巴、尼加拉瓜、阿尔巴尼亚、埃塞俄比亚、塞舌尔和马达加斯加未参加本届奥运会。
图像来源: Steven E. Sutton/DUOMO/PCN/imago images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召开前,世界各国以及不少的国际组织亦就如人权、藏独、两岸问题和环境等提出质疑,引发起不少的争议。尽管如此,包括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内的多国领导人都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也在这届奥运会上凭借主场优势,夺取金牌榜榜首。
图像来源: Kazuhiro Nogi/AFP/Getty Images这次在俄罗斯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也没有遭到抵制,但也是政治色彩颇为浓厚的一届奥运会。筹备工作因为西方对俄反同性恋法以及该国人权纪录和其他问题的指责而蒙上阴影。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德国联邦总统高克和不少欧洲主要国家首脑都缺席此次冬奥会。
图像来源: ZUMA Wire/imago images2021年12月6日美国宣布,鉴于人权问题,将对北京冬奥会实行外交抵制。拜登政府将不派任何外交或官方代表参加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但运动员参加比赛不受影响。新西兰与澳大利亚也跟着宣布将不派外交官出席北京冬奥。澳大利亚强调决定与中国人权问题与双边紧张关系有关,但新西兰则强调其决定与美国无关。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将不会出席冬奥会,但他的一名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美国宣布其决定之前总统就没有计划前往。”
图像来源: Mark Schiefelbein/AP/picture alliance 不是"轻量级版抵制"
与真正主动的抵制相比较,"外交抵制"(有时也称为政治家的抵制)犹如"轻量级版" --不过米塔格指出,这只是表面现象。"根据抵制的强度,这一大事件最终有可能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 就像 2012 年在波兰和乌克兰举行的欧洲足球锦标赛一样,当时,欧洲多国政府首脑以及欧盟委员会拒绝了所有参加乌克兰比赛的邀请,以抗议当时的反对派政治家季莫申科 (Yulia Tymoshenko) 遭监禁。
德国前联邦总统高克 (Joachim Gauck) 缺席 2014 年索契冬奥会成为德国头条新闻,但在国际上并未引起多少关注。高克以俄罗斯侵犯人权行为为自己拒绝出席辩护。米塔格认为,越多政府参与外交抵制,则越有效果,尤其是以俄罗斯或中国这样的国家为目标时。不过,他指出,"中国是世界政治重量级国家,一个全球强国。人们会相对仔细权衡,可采取何种外交抵制手段,因为人们担心,中国会在其它地方反击,从而导致对自己的不利影响。"
大赦国际:既不支持亦不反对抵制
人权组织大赦国际称, 2008 年夏季奥运会之后,中国的人权状况非但没有改善,而且,正如最近网球运动员彭帅事件所示,更为恶劣。该组织呼吁"外国政府利用 2022 年冬季奥运会引起人们对恶劣人权状况的关注,并要求中国当局做出可持续改善的承诺。"大赦国际德国分部中国问题专家普莱特 (Dirk Pleiter)表示,具体采用何种恰当形式,各国政府可自行选择,"不管抵制采取何种形式,大赦国际既不支持亦不反对。"
对欧盟的测试
7月初,欧盟议会呼吁各成员国政府:"只要中国政府不能提供在香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内蒙古和中国其它地区的人权状况改善的证明,就拒绝接受政府代表和外交官参加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邀请。"科隆体育大学教授米塔格将北京冬奥和卡塔尔的世界杯足球赛视为"试金石",尤其是对欧盟的试金石。他指出,欧盟已将体育外交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并将其建构为一个有针对性的手段,但尚未真正运用过,或者,仅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运用过。
去年夏天,欧洲足球锦标赛期间围绕彩虹照明的争议显示了人权问题如今在体育议程上的重要性。 米塔格教授表示,"体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目前正被重新审议和评估。这条道路的走向和终点尚不清楚。" 他强调,外交抵制北京冬奥可提供首次验证。
目前,欧盟尚未对是否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表态。德国新一届政府的外长、来自绿党的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此前曾经表示,不排除采取外交抵制的可能性。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