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奥巴马吁推动和平进程

2013年3月22日

奥巴马在此次的中东之行中罕见批判性评论以巴关系。他呼吁以色列人设身处地为巴勒斯坦人着想,并表示和平是通往安全稳定的唯一道路。

图像来源: 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总统奥巴马描述他此次的出访行程称,其主要目的是聆听意见。全球的媒体此前大幅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美国总统之间的困难关系。而这两位国家元首则打算从一开始就给人不同的印象:在首场与内塔尼亚胡总理一同出席的记者会上,两人表现得心情愉悦,虽然并非在所有议题上都持相同观点,但奥巴马和内塔尼亚胡仍有说有笑。而两人在紧闭的会议厅门后所进行的政治会谈则涉及诸多议题:叙利亚局势,以及来自伊朗的核威胁,这是内塔尼亚胡最重视的议程。

但奥巴马在耶路撒冷会议中心演讲时,对年轻以色列民众发表了针对巴以关系的批判性分析则令人们感到惊异。"他成功改变了议程",以色列《晚报》(Ma'ariv)周五如是写道。"内塔尼亚胡只希望谈论伊朗,而奥巴马却突然将和平进程列为优先事项。"

奥巴马与内塔尼亚胡在记者会上互动良好图像来源: Reuters

自由是唯一道路

当奥巴马迈上演讲台时,数百名以色列年轻人如同欢迎偶像明星般抱以热烈欢呼。他首先保证美方将提供协助,并谈及犹太人的苦难。当他用希伯来语说"以色列不会孤单"时,听众们群情激昂。奥巴马也提及目前存在的威胁、伊朗问题以及叙利亚和以色列在不稳定地区的处境。但他随即说道:"自由是通向安全的唯一持久道路。唯有通过实现巴勒斯坦国独立,才能使以色列的民主以及犹太民族持续蓬勃发展。"

奥巴马试图向以色列民众传达邻国巴勒斯坦的人性面,呼吁在场的以色列人设身处地为巴勒斯坦人着想。他并向观众们讲述了不久前在约旦河西岸的青年中心与年轻的巴勒斯坦人接触的经验。奥巴马说,这些巴勒斯坦人与他的女儿无异,他们也有权拥有自己的未来:"巴勒斯坦的孩童无法在自己的国家成长,这并不公平。如果暴力对待巴勒斯坦人却不受到处罚,或巴勒斯坦人受到阻挠无法开垦自己的土地,这也不公平。"

罕见的直截了当,但却获得许多听众的理解:如雷的掌声多次打断了他的演讲。由美国驻特拉维夫领事馆所选定的听众对奥巴马表现出友善与认同。一名年轻的以色列女性透过场外的广播车聆听了演讲,她认为:"这是一场精彩的演说。他说出了我这一代的许多人心中所想的事。"

巴勒斯坦人抱持怀疑

值得怀疑的是,奥巴马是否说出所有以色列人的心声。在政治层面上,一些人表示了愤怒,尤其是右翼阵营。首先发难的是"犹太家园党"的贝内特(Naftali Bennett)。媒体援引这名内塔尼亚胡新政府的部长称:"没有一个国家是自己的土地的占领者。"他的政党拒绝了"两国解决方案",并且希望并吞约旦河西岸的大部分地区。其他人则对奥巴马的演讲抱以正面评价。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巴莫尔(Yigal Palmor)说:"我认为,广泛的共识认为这是场激励人心的演讲。这是来自一名真正的朋友的发言,与我们肩并肩站在一起,分享我们的关切与期望。"

对于奥巴马并未直接与其对话,部分拉姆安拉的巴勒斯坦人则表示失望。当地充斥着怀疑。一名女学生娜哈尔(Nahar)表示:"等着瞧吧,这些人来到这里发表许多高论,但往往什么也没发生。"另一名比尔泽特大学的女学生马尔瓦(Marwa)则表示:"我期望他能明白,谁是占领者,谁是被占领的一方。但是人们并不抱持幻想。他们确信,美国所实行的是偏袒其中一方、对以色列友好的政策。"她认为,奥巴马访问以色列的行程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奥巴马会晤阿巴斯,大批警力严密封锁阿巴斯官邸图像来源: DW/V. O'Brien

数小时前,奥巴马短暂在拉姆安拉会晤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Mahmud Abbas)。美方代表团的直升机飞过拉姆安拉上方的蓝天时,一些路人还用手机拍下了这个画面。一群示威民众聚集在穆卡达官邸旁,巴勒斯坦安全人员则严密的封锁了官邸四周。抗议民众高喊:"奥巴马,如果你不想对以色列施压就滚回家"。当天许多人都留在家中,平日热闹的拉姆安拉异常的平静。

新一轮谈判?

阿巴斯的穆卡达官邸并未大张旗鼓地接待,碍于时间短暂,双方快速切入正题。奥巴马批评了定居点政策,但提倡没有先决条件的以巴谈判。阿巴斯则强调,以色列必须停止非法建设定居点。奥巴马在联合记者会上表示:"巴勒斯坦人民应该得到占领的终结,以及随之而来的屈辱的结束。巴勒斯坦人应能自由行动,在自己的环境中感受到安全。"

奥巴马此行谈了许多,发表了许多讲话:如今,人们纷纷臆测未来会如何发展。以色列《新消息报》(Yedioth Ahronoth)写道:"奥巴马重返美国,回到他自己的内政问题中。他留下了精彩的演讲,以及一条在他抵达前便存在的死胡同。"其他人则较为乐观,认为这是美国总统精明的一步,通过新建立的信任感,或许能促使其以色列盟友推行不同的政策。

作者:Tania Krämer 编译:张筠青

责编:任琛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