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今天,住屋问题是香港人最切实关注的民生议题之一。早在特首竞选时,林郑月娥已表明住屋问题为她的施政重点,"重中之重,对无壳蜗牛就是痛中之痛"。然而,她上任一年,楼价不但没有下调,反而节节上升,升幅逾13%。连低于市值的价格、售予低收入市民的居者有其屋计划 (简称居屋) 也要一万元一平方尺,远远超出市民负担的水平,被形容是"疯价"。在香港,楼价愈来愈疯狂、市民愈住愈细 (住屋面积 ) 已是不争的事实。
陈女士与十三岁儿子住在三十平方尺(三坪)不到的劏房里,单是每月租金便要二千三百元。吃饭丶睡觉丶儿子做家课都在那窄小的床上进行,儿子已经步入青春期,体型日渐高大,却要"卑躬屈膝"才能挤在床上,长期的扭屈身体使他的脊椎骨也扭曲了。陈女士最大心愿是能够早日获分配一个公共屋邨的单位,使他的儿子能有尊严的成长。
基层水深火热 中产生活贫穷
基层生活水深火热,中产阶级在疯狂房价下,也不见得生活充裕。三十岁的林先生是一名会计师,太太是小学教师,育有一名两岁的儿子,二人收入合共约港币八万元,乍听起来彷佛不少,然而林先生却叹谓,疯狂房价使他们不能负担购房首期,但收入总额又超过居者有其屋的申请限制,只能每月以二万八千多元租住一个五十坪的单位。租金加上其他生活各项开支丶还要负担父母的生活及医疗费,笑谓是典型的"月光族",是贫穷的中产。
另一边厢,数年前从美国留学回来丶从事精算工作丶年薪过百万的曾志辉,坦言自己是少数的幸运儿,可以住在家人的物业里,没有房屋的负担,从而使他两年前能够裸辞工作,创立自己的导赏团公司。曾志辉感叹,在香港,疯狂的楼价扼杀了许多人创业的动力及梦想,他们这一代失去了争取上流的空间及机会,感到无力及失望。
六月二十九日,林郑月娥上任一周年前夕,公布最新房屋政策,被称为"娥六招",受到全城关注。"娥六招",包括开征一手楼空置税、将部分私人住宅用地改建为资助房屋、把居屋和绿置居定价与市价脱勾,希望可抒缓房屋问题。然而,学者及团体却认为林郑月娥旨在于上任一年内"交功课",政策花样多,但作用不大。
劏房平台小区组织干事黄嘉浚表示,政府推出一手楼空置税只是针对投资者,无助处于水深火热的基层市民。
政治一国化成为定局
时事评论员程翔接受德国之声访问,认为林郑上任一周年以来,基本上移续上届特首梁振英的路线。在她上任之初,程表示已判断香港政治会走向一国化。现在政治一国化己成定局。程翔指出,林郑在任内,没有悍卫特区"一国两制",当中央建议《基本法》有新规定的时候,林郑并没有提出任何质疑或异议;在高铁"一地两检"争论上,事实上在《基本法》找不到任何支持根据。作为香港行政长官,对香港的宪制文件,如《基本法》 完全没有去悍卫,程翔认为这是愧对香港市民。程翔强调,作为一名特首,对一些北京的意愿,不期望她敢说不及对抗,然而她连游说北京通融一点也没有,因此,林郑上任以来,使政治一国化成为定局,是她最大失败之处。
另一方面,程翔认为林郑上任以来,未为香港成功地完成一项政策。在民生方面,如长者退保计划,林郑可以轻率地批评毕生研究这个课题的周永新教授,说他不懂公共财政而否决了;在土地问题上,表面上说找出十八个方案来增加土地供应,问题是看不出她有决心为香港市民抗衡土地发展商的利益。而刚推出"娥六招",程翔认为是林郑为自己施政做的粉饰工程。
在经历了156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后,香港1997年回归中国。下面就让我们用图片来记录回归后这二十年里的风风雨雨。
图像来源: Reuters/B. Yip1997年7月1日,英国将香港主权归还给中国。1842年,香港成为了英国殖民地,此后在二战曾被日本占领。在香港回归后,中国承诺对该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图像来源: Reuters/D. Martinez这是当年香港“争居留权”大陆访客抗议时图片。在香港回归后,很多分居陆港两地的家庭希望团聚,然而根据当时的规定,每天只有150名大陆人允许来港。很多人因未能获批入港而非常失望。
图像来源: Reuters/B. Yip2002年4月,“居留权”争议再起。当时,香港开始遣返大约4000名失去居留身份的大陆人。这些绝望的家庭被逐出此前的抗议场地——香港的一个中央公园。
图像来源: Reuters/K. Cheung2003年,具有高度传染性的SARS病毒在香港传播。3月12日,世卫组织发出全球警告。图片上,人们正在参加谢婉雯医生的葬礼。年仅35岁的谢医生在治疗SARS病人时感染上该病毒而殉职。2003年6月,香港疫潮结束。疫情总共造成近3000人死亡。
图像来源: Reuters/B. Yip2003年的香港七一游行是回归以来最大规模的游行之一。据主办方统计,有50万人参加。背景是港府颁布的23条立法意见,这条针对国家安全的草案引起了香港人的反对。
图像来源: AP中国“一国两制”政策一再引发波澜。在香港回归七周年之际,数十万民众会师铜锣湾,参加大游行,要求政治改革、推行民主和普选行政长官。
图像来源: Reuters/B. Yip香港房价越来越高,租金也水涨船高。在2008年,图中这样的“蜗居”变得不再罕见。图中的男子(Kong Siu-kau)生活在1.4平米的“笼子间”里。一间房常常容纳8个“笼子间”。如今香港的蜗居者达到了大约20万。
图像来源: Reuters/V. Fraile自1990年6月4日起,香港支联合每年都举行六四悼念活动。在六四20周年之际,大批民众聚集在维多利亚公园,手举蜡烛。这也显示香港与中国大陆的不同。在大陆,血腥镇压学生和民运人士的六四是禁忌话题。
图像来源: Reuters/A. Tam2014年9月,香港爆发大规模民众示威抗议活动,要求自由选举港首并提出有关香港民主改革的要求。9月28日,香港警方向示威者发射催泪瓦斯弹、使用胡椒喷雾。这在香港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示威运动延续了两个多月,高潮期间,参加人数每天多达20万,市中心公共生活部分陷于瘫痪。由于参加者纷纷将本用来遮阳、挡雨的伞用来遮挡瓦斯弹和胡椒面,因此,该运动因此也被称作"雨伞革命"。
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占中运动结束不到一年后,中国队和香港队在足球世界杯预选赛上相遇。客场作战的中国队在香港遭遇尴尬。在中国国歌响起时,满场嘘声,很多香港球迷打出“香港不是中国”的标语。这场比赛最终以0比0告终。
图像来源: Reuters/B. Yip2016年2月中国农历新年初二,香港警方再次上了新闻头条。在香港九龙旺角,数百人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当局试图驱散无牌照的摊贩,派出防暴警察,向空中鸣枪,动用警棍和胡椒喷雾。这是2014年雨伞革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警民冲突。
图像来源: Reuters/B. Yip 开局良好 评分八分
民建联副主席张国钧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形容新班子"开局良好",认为根据林郑上任一年以来的表现,反映她努力地履行上任时及施政报告的承诺,展示她的诚意及决心,如在教育政策方面,林郑一上任便按承诺增拨50 亿元为教育常性开支,还有一些社福的政策等;纵使有些工作还未取得显著的成果。张又赞扬特首非常勤力,经常外访推介香港,寻求发展新机遇,包括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计划。另外,特首上任强调"三座大山"的民生议题,包括领展、港铁票价以及强积金对冲问题,张国钧强调,看到政府都在积极地推展。另一方面,张认为林郑完全意识到房屋问题的严重性,房屋问题不解决将会动摇特区政府的管治。然而,房屋问题是香港一个根深柢固的问题,不可能在一年里根治。若要为林郑过去一年的工作表现评分,若以十分为满分,张国钧表示会给予八分。
另外, 张认为,林郑上任一年,社会的对立气氛稍为缓和, 甚至有立法会议员认为立法会的气氛有所舒缓。张认为,林郑在立法会上不会敌我分明,只和建制派做朋友,她也和泛民开展了良性沟通,进行游说甚至出席泛民的党庆等。然而,张认为关系仍然脆弱,特别是未来在一些具大争议性的议题如"一地两检", "国歌法" 等,彼此的政治意识形态及分野太大,要达到共识的难度增加,这也是新一届政府面对的严峻考验。
钟剑华 : 特首言论偏向北京
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任钟剑华认为,回望林郑上任一年,社会上没有出现一些严重对抗,气氛还算平穏。然而,特首最近民望跌了,反映经过蜜月期后,民望受到一些政治及社会重大事件,如梁天琦判案等的影响。钟剑华认为, 在一周年前夕, 林郑推出新房屋政策,反映她意图把焦点放在民生议题上,希望做出成绩来。对于社会有一部分声音, 认为林郑刻意争取中央的信任, 钟认为特首必须得到中央的信任,施政才能顺畅;然而,却不能一味争取中央信任, 还要争取香港人的信任支持。
过去一年, 钟剑华有感林郑在公开场合上,强调要争取中央的支持, 她的言论偏向北京的观点, 甚至成为北京代言人的姿态,无疑令港人失望。钟认为林郑应从香港人本位角度出发, 向中央反映香港人的观点及忧虑, 就是最终没有成效, 市民的心里也会舒坦一点,这也是她政治取态上的偏失。
2003年以来,香港反对阵营每年七一都会进行示威游行,表达诉求。而在主权移交20年的2017年,数万港人再度走上街头,宣泄不满情绪。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J. Yasukawa今年香港七一游行主题是"一国两制、呃足廿年(被骗廿年)、民主自治、重夺香港", 以及释放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国内异见人士刘晓波。据称7月1日当天有六万人参加示威活动。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J. Yasukawa抗议者们认为,香港回归20年以来,北京政府承诺的“一国两制”已经走样,政治气氛肃杀,言论自由收紧。而在经济方面,楼市疯涨,贫富差距拉大,许多民众也颇有怨言。
图像来源: DW/V. Wong 7月1日当天,梁振英卸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一职。在其五年任期内,大量内地民众涌入香港,爆发“港陆矛盾”,政治改革又遭到失败,普选无法实现,引发“雨伞运动”。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S. Yeung以“黄色雨伞”为象征的大规模占领运动长达近80天,并导致警方与民众以及不同意见的民众之间的暴力冲突,最终不得不以警察强力介入的方式结束。这次七一游行抗议者颇具讽刺意义地让习近平也打起了黄伞。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S. Yeung在反对阵营表达不满的同时,一些拥护北京政府的团体也在7月1日组织了反制行动。图中,挥舞中国国旗的民众经过正在发表演说的一位民主派活动人士身边,虽然立场不同,但双方“互不侵犯”。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S. Yeung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和谐场景”。图中一名亲北京人士试图攻击民主派游行民众,被身后的警员拉住。同时可见四周也有挥舞五星红旗的“爱国人士”身影。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L. Chung Ren近年来,香港政治改革停滞不前的另一个衍生现象便是“本土政治派别”的崛起,其中更为激进的派别甚至希望回到港英时代,殖民时期的旗帜便是他们的标志。习近平在七一讲话中特别警告称,北京“不会容忍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的活动”。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S. Y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