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嫦娥奔月:中国已具备了竞争能力

2007年10月24日

中国的探月计划开始付诸实施。继载人宇宙航行以及成功报废太空过弃卫星之后,周三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再一次吸引公众视线。德国之声中文网采访了柏林自由大学天体学的瑙伊库姆教授(Gerhard Neukum),他对中国的赶超速度表示惊讶,并解释了探索月球有什么新意义。

向月球进军图像来源: AP

德国之声:中国宣布,本周三,中国探月计划三部曲的首曲“嫦娥一号”卫星将飞向月球。您认为,中国航天领域的实力究竟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瑙伊库姆:仅从外部观察还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仅仅依靠听到的、看到的报道,很多都是关于中国取得的成就。就我个人来说,我对中国赶超的速度感到惊讶,显然,那是一种奋力赶超行动。至少在某些领域,中国已具备了竞争能力。我认为,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潜力很大,至少在今后数年内,中国会在该领域做出贡献,它将不局限于非载人航天研究,也包括载人航天研究。

德国之声: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要登月球。美国政府甚至计划在月球上建造一处永久性太空基地。探月计划德国有,印度有,日本也有。为什么月球这么让人着迷呢?

瑙伊库姆:月球始终对人类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不过,在西方,阿波罗登月计划完成后,事情也就告一段落。那时的太空项目都有其政治目的,大型与月球有关的科研项目不再进行,那时是冷战时代。就阿波罗本身而言,它是一次成功的科学创举。阿波罗之后,人类又开始对其他星球进行探索。这时科学家可以将月球作为参照研究其他星球,同时也发现,原来对月球的了解也并不充分。还有,月球同地球是一套双星系统,他们最初的创世阶段有着十分相似的经历。因此,研究月球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地球的形成。

德国之声:各国雄心勃勃的探月计划可以从经济角度来理解吗?

瑙伊库姆:我相信,月球上存在着可以开采的物质,存在着可以冶炼提取的物质,但前提是在那里建立耗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并且要有人居留在那里。

德国之声:今年二月,德国的探月计划也进入了公众视野。德国政府已基本表示支持这一耗资3至4亿欧元的项目。按照该计划,德国的一支不载人飞船将于2013年登陆月球,而中国的类似计划将提前一年,即2012年实现。德国会为此感到沮丧吗?

瑙伊库姆:德国的航天器不去登陆,而是围绕月球旋转,就象中国现在就要开始的项目。当然,德国的航天器携带了很多高科技试验器械,比中国的技术先进得多。我从一开始就支持德国的探月计划,该计划也得到德国最高层的关注,最终的决定还没有做出。德国应该进行这样的航天计划,不仅着眼于科学研究,同时它本身具有很强的纲领性和政治性。全球性的探月计划实际上已经开始,很自然,只有参与其中,在尖端搞科研并做出成就,今后才能从中享受到好处。

德国之声:为什么德国探月计划不在欧洲航天局的框架下进行,而是情愿选择“单干”的策略?欧洲范围内,对月亮感兴趣的国家不少,比如英国人或者意大利人。

瑙伊库姆:你提到的这些国家都在走着同德国相似的道路,即国家“单干”。这同欧洲航天局本身固有的项目框架有很大关系。改变这一框架的内容必须经过最上层反复多次论证,消耗很多时间。这对实施一个项目不利。还有一条很重要,即作为欧洲航天局的成员国,必须参与它的政策决策过程,但是否有话语权,也取决于是否已经做出了某些贡献。

德国之声:作为星球研究学者,您怎么看,是不是争夺月球的竞赛会演变成为一场太空军事竞赛?

瑙伊库姆:我认为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月球距离我们还是远了点。军人最多对近距离的太空感兴趣,因为他们要为洲际巡航导弹找到飞行轨道,或者是反导弹射击,或者是对洲际导弹进行监控。完成这样的军事使命,不必去寻求月亮。监督地球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可以在近距离太空完成。


采访记者:李鱼

柏林自由大学天体学的瑙伊库姆教授(Gerhard Neukum)图像来源: FU Berlin

采访人物:瑙伊库姆教授就职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此前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担任科研主任。他领导的科研小组曾设计了德国火星探测仪上的摄像机。该小组也参与了德国探月计划并为月球探测仪设计最关键的器械之一摄像机的研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