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RCEP对中共的地缘政治价值

2020年11月17日

近期最大的经济新闻,莫过于东盟10国与中日韩澳新5国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德国之声客座评论员邓聿文指出,考虑目前全球多边主义正失去优势以及增长正处于放缓阶段,RCEP的签署具有重大的地缘经济意义,对中共还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

Vietnam Hanoi | Abschluss virtueller ASEAN-Gipfel | Freihandelsabkommen
图像来源: Kham/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西方媒体喜欢把RCEP看作由中国牵头或主导的多边自贸协定,从形式上看,似乎是一个"误读",因为RCEP由东盟倡议,东盟也主导了整个谈判进程。但从实质看,鉴于中国在RCEP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占近半,中国对RCEP的态度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左右RCEP的谈判内容和进度。若中国不配合东盟,其"主导"作用肯定实现不了。印度去年退出RCEP,虽然真实原因是其国内利益集团认为RCEP有损印度经济,可借口是中国主导了RCEP谈判。

正因如此,中国也将是RCEP的最大受益者,这种受益不单是经济上的,更是地缘政治上的,几乎所有的经济专家和国际关系学者在评价RCEP对中国的意义时,都认为它有助于打破美国意图将中国排挤出国际经济体系的做法,使中国更有能力同美周旋,抗衡其围堵。所以在15国签署协定的前夕,中国还在担心美国会不会从中作梗,唆使日韩澳新四国中的一国或几国不签署。

根据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的说法,RCEP不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而且是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和互惠的自贸协定,它涵盖20个章节,包括货贸、服贸、投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涉及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方方面面。其中,在关税安排上,协定规定生效后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且主要是立刻降税到零和10年内降税到零。服贸和投资开放水平显著高于原有的"10+1"自贸协定。同时,RCEP还新增了中日、日韩两对重要国家间的自贸关系,使区域内自由贸易程度显著提升。换言之,虽然在RCEP涵盖的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它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的低水平多边自贸区,事实上,它之所以谈判八年才达成,一个因素即是谈判条件的提高。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R. Dela Pena

RCEP的上述特点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可从两个角度来看待:

第一,中国将之前区域内的点对点贸易协定变成网状,使得成员国形成了共同经济利益,保证了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中国不会闭关自守,被排斥在整个自由世界贸易体系之外,从而对中共的统治难以构成致命挑战。

中国在本区域内2002年与东盟签署了自贸协定即"10+1",2008年与新西兰签署自贸协定,2014年和2015年又分别与澳大利亚和韩国签署了自贸协定。这四个自贸协定都是点对点(东盟10国乃作为一个整体单元),现在RCEP把它们串联起来变成了网状协定,美国再要从中胁迫某个盟友不同中国贸易往来就很困难了。而在目前的双边自贸协定下,如果两国关系不好,贸易往来还是会受很大影响。比如中澳贸易,由于澳大利亚站在美国一方对抗中国,中国对来自澳大利亚的一些产品在通关等环节设置障碍,实际是用经济武器惩罚澳大利亚。多边自贸协定将有助于减少这种单边惩罚的情形。

东盟于去年开始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欧盟第二,美国第三,日本第四,韩国第五,RCEP涵盖了东盟和日韩,在本区域内,中国现在只同日本尚未签署自贸协定,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也受阻,日韩皆是美盟友,特别日本是美国制华亚洲支柱,中日韩自贸谈判就是受到美国的不时干扰无法推进,但在RCEP框架中,中日达成了关税减让协议,三国打破了彼此间的一些贸易壁垒,这对未来达成一套经济一体化的方案是有助益的。

奥巴马任期内拉起的TPP“朋友圈”被特朗普抛弃(图为2015年资料照片)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S. Loeb

不妨假设,拜登上台后推动美国重返并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以便同RCEP分庭抗礼,鉴于CPTPP同RCEP的成员国有多个重叠,且后者的自贸区水平也较高(虽然没有达到前者的高度),两者其实不是一个替代和被替代的关系,只要中国的产品有竞争力,在CPTPP的除美外的成员国中,中国依然会是它们重要甚至主要的贸易对象。可见,有了RCEP这个护栏,华盛顿要通过日韩东盟在经济上排挤中国,难度大大增加,即使在最极端的情况即美欧都不同中国进行商品交易了,中国还可保证同前五大贸易对象的三个有贸易往来,再加上俄罗斯非洲和拉美一些国家,中国的对外贸易也不会丧失殆尽。事实上,这种假设中的极端情形是不可能发生的,如今有了RCEP,美国从经济上围堵中国就更可能落空。

第二,由于印度退出RCEP,使得美主导的印太战略,在遏制中国扩张上,也会出现"跛脚"效应。

谈RCEP对中国的地缘政治价值,一定要联系到印度,如果印度处在RCEP,鉴于印度的体量、人口和发展速度及印中关系,将会在内部牵制中国,形成RCEP内一股对中国的破坏力量。尽管RCEP保留了对印度的优先席位,但从新冠疫情后的印度经济发展来看,估计印度较长时间都不会加入。所以印度的退出,在地缘战略的意义上对中国是个大好事(经济上中国会丢失印度市场),它使得美国的印太战略,缺乏支撑点。

美国将重返亚太战略包装成印太战略,原本是拉拢印度来遏制中国,印度也有意配合美国抗衡中国对南亚的影响,尤其在前段时期印中边境对峙发生后,印度整体的抗中战略态势以及经济去中化非常明显。这当然会牵制中国的很大精力,然而,正如台湾的战略学者张兢先生所言,美国当初硬将东亚太平洋与南亚印度洋相互结合,扯出个现实基础薄弱的"印太战略",刻意拉高印度战略身价,以便作为美国区域战略布局上的策应打手,无奈印度经济体制条件不足,无法加入以经贸合作为主轴的RCEP,这将严重削弱未来印度在相关议题上的发言分量,冲击美国大力推销的印太体系的可信度,东盟各国亦会认为"印太战略"不过是纸上谈兵,经不起实际考验,故对于美国区域战略布局与规划来说,印度就像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可谓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RCEP对中共的地缘政治价值其实不只上面提到的两点。美国和西方经常指责中国没有遵守WTO的规定和国际经贸规范,以市场要挟西方企业,给中国贴上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标签。这使中国的国际形象受损严重。中美贸易战后,中国开始注重这个问题,作为RCEP框架中体量最大、产业链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随着协定的落实,中国如能像一些分析指出的,带头遵守协定,展示负责任的大国风范,那么,当全球最大的经济共同体不仅将在东亚出现,还可能不断扩大时,中国未来的收益就不止于经贸,形象上也能加分,改善目前受孤立的状态。

因此,对美国来说,眼下这种两党和社会极化的状态不能再继续下去,若内部纷争不能短期解决,不仅重返CPTPP势必成为问题,也将严重影响同中国竞争的效果,让中共在同美国的战略竞赛中胜出。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0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