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中国的无人工厂, 几家欢乐几家愁

2025年10月31日

政治学者张俊华认为,中国经济的两种极端, 随着二十届四中全会宗旨的公布,将显得愈发明显。高科技的制造业在今后10年将会有显著的升级。但由于体制局限和萎靡的“内循环”,使得更多的中国人进入集体贫困周期。

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新型工厂正在改变中国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图像来源: Costfoto/Nur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共二十届四中发出的信息是矛盾的。一方面,中共将利用国家的力量,以国字打头(即国企和央企为主力,并将那些听从共产党的大型民企为辅),如同完成“中国制造2025”规划那样,进一步强化在科技和创新的突破并提升制造业的高科技含量,在不少领域内超越欧美。这里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快速普及的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无人化。

而另一方面,中国相当一部分人口由于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继续下滑、社会保险和福利的严重短缺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失业而出现集体返贫现象。其中不仅有以前的所谓的中产,也有无数的青少年和大学毕业生。中国制造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并没扭转这一趋势,反而有导致这一群体的范围逐渐扩大之势。 而且,这种集体返贫正在进入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其长度可能不至于像“日本30年”那么长,但肯定也够一二代人受的了。


北京希望在世界市场建立霸权和垄断地位

二十大四中的要义就是,中国制造2025已经大部实现,中国如今在个别领域如电动车销售量等方面已经超越了美欧。中国的政治精英有这个雄心,要全面超越美欧, 或者说至少是摆脱西方国家在关键领域的限制。但北京似乎更期求的是成为全球的供应链的主要部分和全球的主要供应商,而且要保持其垄断地位不变。这样,中共的财政基础可能比现在更雄厚,就能实践习近平作为一个“男儿”保证中共的红旗不倒的诺言。中共领导尽管也把“惠民生”和“加强内循环”挂在嘴上,但心里更希望的是通过在世界市场上建立一种霸权和垄断地位,从而保证今后财源滚滚。

从某种层度上来说,目前北京指定的新目标, 跟目前的世界环境并不矛盾。因为笔者以为,尽管特朗普发起关税战,整体世界经济正开始转向略微向上走势。尽管欧洲的乌克兰战争依然在继续,但其他各洲战事显然减少了很多。而中美之间的拉锯战也有所缓和,于是,经济建设便成为一种需求, 而这种需求是在现有的全球化格局重新洗牌的情况下出现的。而正是依仗着这种 国际需求,中国至少在这几年能通过出口弥补自己国内需求的不足。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在中国自己的电动车内卷得不可开交的时刻,中国今年出口到欧洲的电动车暴增,已达232万辆。

自动化、无人化的生态环境

中国工业升级的好时机还有另外一个优越的内在条件——而这种条件是以往资本主义世界在历史上都不曾具备的—— 那就是中国的信息化、网络化, 以及现在正在积极开发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这些都大大有利于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和无人化。回想在80、9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不具备如此的条件,因此严重影响了其工业的提升。于是,西方大量厂商便把自己的企业生产线搬到劳动力、能源价格便宜、以及优惠政策更多的国家,如中国。而西方国家这种借着全球化名义的产地转移,尽管获得了更低的生产成本,却造成了是自己国家工业的空心化。中国尽管也有因为一些民企外迁,但总体来说,自动化和无人化大大程度上避免了西方式的工业空心化。

未来机器人产业——中国造?

02:53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中国工业提升的路经跟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不同,是靠着国家的意志,即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长期规划和不惜一切对目标的追求,通过剽窃、拷贝(包括反向仿造)、并购等各种手段获取西方公司技术以及无数中国技术人员的努力取得的。 在自动化无人化尤其如此。譬如说,2016年,中国的美的集团收购了德国库卡(KUKA)大部分股份。 本来位于德国奥格斯堡的自动化公司便开始为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做贡献,帮助中国市场提供工业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和自动化解决方案。

在短短的十年不到的时间,中国工业的自动化取得了不少成就。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占全球总量的43%。2024年,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机器人专利申请总量的2/3。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自动化和无人化社会环境,跟强调劳工权利的国家正好相反。中国是个劳工没有自己说话平台的地方,既没有工会为他们说话,也没有法庭和社会组织为他们主持公道。所以,中国工人中对自己的工厂自动化根本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有一种抵抗情绪。

几家欢乐几家愁

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无人化,对共产党的执政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当权者可以部分地将缩小生产过程中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 低人权、无人权范围。 既然实现了自动化和无人化,那涉及当局与劳工阶级的对立和矛盾就会减少。 相反,机器人可以24小时毫无怨言地为企业主劳作,而且,实现自动化后的工厂也成为所谓的dark factory, 意思是连本来用作照明的电费也能省去。

跟以往的开放不同,现在的制造业自动化和无人化是国字旗号下展开的。 最近由国务院国资委发起,委托中国国新设立和管理的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在北京启动,就体现了这种央企、国企先得月的原则。

中国制造业的自动化,跟北京当局保持自己在世界市场上最大的供应商的地位完全吻合。因为迅速增长并普及的自动化和无人化,将大大降低产品制造的成本。而只要在外部市场的刚需还存在,或者说,接受国对中国的倾销还麻木不仁的时候,中国的出口至少能在今后5-10年内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换言之,中国的资本(主要是以国企和体制内的民企为主)将会赚得盆满钵满。

回到一开始说的中国的两个极端问题。 在那些实现了自动化的企业和出口联手欢庆着今后钱财滚滚的日子的时刻,国内一大批没有工作的人、房奴、 或者由于户口制度和其他调温规定而受歧视的弱势阶层集体返贫的问题会更严重。这也是因为当局由于制度的原因,有意地怠慢合理的税收制度和再分配机制重新调整。

中国本就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币。当局并没有完善和提升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打算。习近平本人就表述过福利社会是培养懒人的看法。

总之,财富归于民,不是中国式社会主义的原则。加之中国社会没有那种自发的慈善机构和个人,这将使得弱势阶层今后可能蒙受的苦难更多。


 

本文作者张俊华为德籍华人政治学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读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曾执教于柏林自由大学等高校。现为法国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