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历史上的五四运动,从而使中共特意设了一个青年节。 每当这个时机,习近平作为国家主席总要在公开场合或者是发出所谓对青年的嘱托,或是走访某个单位的青年。而在今年,习近平则是给新疆西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了信。
信中说, 队员们“响应党的号召”到西部边疆地区“教书育人”,在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兴边富民和稳边固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自身也得到历练和成长。
习近平在信中提到,中国这些年,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志愿服务,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
中国的老问题
很显然,习近平的信反映了中国多层面的问题。 首先是中国的地区差别依然严重。东部和西部的资源分布不均,从而造成了东西部无论是教育还是医疗资源享受的不公平。这当然跟中国经济的分布有关。中国经济重心集中在东南地区。著名的胡焕庸线,即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画一条线,线东南侧以占全国 43.18% 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 93.77% 的人口,创造了 95.7% 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压倒性地显示出高密度的经济、社会功能 。而全国 40% 左右的 GDP 和接近 30% 的人口,集中在面积不到 5% 的国土上, 这就是当前中国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严重不均 。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即便比较发达东部地区,城乡的差异依然严重。以农民养老金为例。在中国现行养老制度下,有1.8亿老年人领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其中大部分都是农村老人,所以这种养老金也被称为农民养老金。目前,老年农民月均养老金仅240元左右,且不同省市标准不一,上海和北京去年已经分别来到1490元和961元,四川、湖南等地仍在200元以下。官方2023年披露的数据称,25个省份当时的农民养老金在100元至200元之间。
这里我们且不说,农村的医疗、娱乐、教育等各种基础设施的不完备。这也难怪中国农村现在出现不少无人村, 或者是老年孩子村。 而中国改革时期大批农民进城当农民工,这自然有利于城市的工业化,也确实推动全国的城市化(特别推动曾是一度官方喜爱的房产业),但从政府角度来说,并没有设计出这样一种机制,使得在农村出身的孩子跟城里的孩子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孩子一样平等, 更没有对那些在农村劳作几十年的农民在失去劳动能力后的合理的回报。
真的能缓和失业问题吗?
习近平的信多少也从侧面说明了现在中国年轻人的困境:即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也来越多,尤其是大学生。 202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高达1179万,然而失业率却高达45%,这意味着有近一半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今年又要出现更多的大学毕业生。 另外, 从表面上看应届大学生的失业率达到45%,但实际上,许多应届大学生通过隐性就业方式找到了工作,例如送外卖、跑快递、开网约车等。这些隐性就业方式严格地来说,就是不稳定的就业,有的几乎等同失业。 从逻辑上来看,如果年轻人选择去边疆去农村,那失业问题似乎是能得到缓和。但实际情况并非这样。
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这是共产党从建国以来便面临的难题。而迄今为止,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没有解决。 毛泽东时期,全国性的上山下乡表面上似乎在解决城市的失业问题,但并没有消除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有趣的是,毛泽东非要从意识形态和国家主义角度来鼓励年轻人离开城市去农村安家落户。当初强调的是,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为国家做贡献,建设新农村。
环境变了,但思路还是老的
而今天的习近平似乎并没有跳出这个框框。习近平在信中说,盼青年到最需要地方发光发热。 要无私奉献,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当然,应该承认,当今的中国的硬件方面,如道路和能源通讯基础设施比毛泽东时期进步了不少,这应该是为缩小城乡差别已经提供一些基础。但中共国家成立七十多年,从社会机制方面来看,城乡差别并没有从根本上有所改观。
而现在的青年跟毛泽东时代不同,当初的青年是生活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社会,尽管有一部分狂热的红卫兵兴致勃勃到了农村,发誓要在农村“扎根一辈子“,但大多数人还是正视残酷的农村现实,并不愿意下乡。
尽管现在的中国也成功地建起了中国式的互联网,所以依然有一些狂热的爱国主义,但取现实态度的年轻人还是绝大多数。 但在当今的中国,习近平远不能像毛泽东那样再用爱国主义的情怀鼓励年轻人” 无私奉献“, 毕竟,一个人再年轻,也得有到中年老年,而如果中国政府不对城乡之间的医疗保险、退休金和教育资源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改革,那习近平无论如何鼓励人们去奉献,那还是无法真正把年轻人动员到边远地区以及农村。
有评论认为,习近平现在又要掀起全国上山下乡的高潮,从而解决中国青年的失业问题。笔者并不完全赞同,因为习近平自己也知道,他没有像毛泽东那样号召力。再说,从逻辑上来说,鼓励年轻人到边远地区和农村“发光发热“,是有必要的,要不然中国的城乡和中西部地区差别永远不会改观。但是在这里更重要的是,必须为那些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建设的人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和条件。 而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制度上的各个层面的设计, 而这一切只能通过改革实现。要不然,再狂热的爱国主义者即便去了那里,也不会持久。
本文作者张俊华为德籍华人政治学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读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曾执教于柏林自由大学等高校。现为法国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