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地摊经济"与习李暗斗

2020年6月9日

“地摊经济”的话题在中国热起来,点“火”者是李克强。不过,没有看到其他中国领导人附和他,鼓吹“地摊经济”。政治时评人邓聿文认为,这一现象体现了习近平和李克强之间的高层权力较量。

China Chongqing | Markt
正在采购的重庆市民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Q. Mingbin

(德国之声中文网)“地摊经济”尚未在中国“火”起来,就迎面被浇来一盆凉水。浇水的是中国首都北京市,《北京日报》6月7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而在前一天,该报也引述北京市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话,表达了同样意思。在北京日报泼凉水后,央视也在同日表示地摊经济并非灵丹妙药, 一哄而起就会适得其反。

北京市的举动被敏感的媒体闻出了异味,认为是习近平和李克强的内斗,大概因为这次“地摊经济”的鼓吹手乃李克强,而北京是天子脚下,向来听从和维护的是“天子”权威。

“地摊经济”的话题在中国热起来,点“火”者是李克强。李在前不久的两会记者会上谈到如何保就业的问题时,举了两个例子——改革开放初的“大碗茶”以及成都设置3.6万个流动商贩摊位安置10万人就业的事。他虽然没有用“地摊经济”这个词,但官媒显然捕捉到中央政策转向的信号,加上中央文明办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成都设置流动商贩摊位就是利用了这个宽松政策),于是纷纷报道中央重新开放“地摊经济”,一些嗅觉灵敏的地方也积极行动,放松对“地摊经济”的控制。李两会后的首次考察,一个重点也是“地摊经济”。

更多阅读:地摊经济:中国经济新冠时代救星?

不过,没有看到其他中国领导人附和他,鼓吹“地摊经济”,三个主管经济的副总理韩正、胡春华和刘鹤没有这方面的报道,其他政治局委员更没有。习近平也未就“地摊经济”发出指示。看来确实是李一人在唱独角戏,但这并非是他“一个人的共识”。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就业部分,有一句“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这在过去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是没有的。政府工作报告虽由总理来作,但写什么不写什么,如何表述,却不仅仅反映总理的意见,而是中国领导层的集体看法,尤其习近平的新时代,毋宁说更多体现习近平的意图。

具体到“地摊经济”,不会所有的领导人都赞成或反对,其他中共要员不谈“地摊经济”,可能出于两个原因,一是李克强推动“地摊经济”最坚决,其他领导人包括李的国务院同僚不愿掠他之“美”,于是不谈该话题;二是在习近平的一人领导体制下,习没有对“地摊经济”发话——不论他是不同意重开“地摊经济”还是觉得这个问题最好要李去管——其他人也就识相地避开这个问题。两种可能性中第二种更大。因为在中共领导层,虽然每个人的分管领域不同,但如果作为中央的政策或意见,尤其是当务之急要处理的问题,其他人多少是要涉及该问题的,特别是若自己的分管领域与此有关。譬如三峡工程是已故总理鹏李鹏的遗产,在李作总理和委员长期间,其他中共领导人包括江泽民有时也会在公开场合谈及三峡工程,客观上替李鹏背书。原因在于三峡工程已成中央决策。其他中共领导避谈“地摊经济”,很可能是习没有对此表态,故不能替李克强背书。这也显示出今非昔比。

更多阅读:李鹏:民望最低的中国总理

北京市公开反对“地摊经济”也印证了这点。中国不像联邦制国家,地方政府可以反对或者不执行中央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好比这次美国骚乱,很多州公开反对特朗普动用军队镇压抗议人群。中国的政治传统是,下面对上面的决策尤其中央决策,理解和不理解的,都要坚决执行,若抗命不遵,是犯了大忌的。有没有地方反对中央或某个领导的情况?当然也有,但罕见,多半发生于中央权威的衰落(针对一把手)或者上面有实力人物的支持。北京敢公开叫板李克强,不会是前者,而是上面有人支持,这个“上面”,至少是作为政治局委员的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至于蔡自恃与习近平的特殊关系而不把李放在眼里,或者他得到习的明示或暗示,则不好确定。

表面看,北京没有直接反对“地摊经济”,只是强调不适合北京,理由是北京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有着自身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不应也不能发展那些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利于营造和谐宜居环境的经济业态。但这个理由很牵强,因为人们也可以反驳,世界上其他大都市,如纽约、伦敦和巴黎,人家就不代表各自的国家形象?另外,以北京在中国政治文化的风向标作用,它如果表现出哪怕些微的反对意思,其他本来对放开“地摊经济”三心二意的地方也就有借口不开放,如上海已明确表示,未放开个人摆摊,怕一夜回到解放前。北京完全清楚这种政治示范效应,但仍然要公开“打脸”李克强,显然是李对“地摊经济”的号召触动和损害了蔡奇的利益。因为“地摊经济”的回归是对蔡过去实行的清理“低端人口”政策的否定。

更多阅读:“地毯式”清理 大兴万人村变“鬼城”

地摊经济的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一般是低收入阶层,在中国的政治话语中,就是“低端人口”,而蔡在北京的做法就是把他们驱赶出北京,为此不惜发起一场强力清理“低端人口”运动,引发舆论海啸,差点惹出大祸,如果因为经济困难再次允许这些“低端人口”回来,在北京摆摊设点,那这个“恶人”就真正白做了。此外,他也不得不考虑,一旦允许地摊经济在北京存在,如果以后出现恶性事件,会不会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而这种概率总是很大的。所以蔡奇有动机反对在北京重开“地摊经济”。

以蔡的习家军身份,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习近平在背后支持他这么做,《北京日报》的文章传达的其实是习的意思。上次蔡对“低端人口”的驱赶,据说秉持的就是习的旨意,习要将北京打造成一个“高大上”的代表中国形象的国际一流大都市,不允许北京有过多的低端人口。可是否能由此断定习也反对“地摊经济”,则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

中国的穷人与富人

02:53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前面提到,今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假如习不喜欢“地摊经济”借着经济困难卷土回归,那么他至少也清楚,要让老百姓有条活路,对“地摊经济”就得开个缝,不能完全斩尽杀绝。否则,他也就不会同意把这句话写进报告。而既然接受了“地摊经济”——虽然态度可能勉强——再要蔡奇反对,逻辑上很难说得通。

再看文章的写作形式和版面安排。《北京日报》此文不是以社论形式出现,作者“京平”虽然提示众人文章乃本报评论员所写,但毕竟没有直接冠名本报评论员。该文也不是发表在头版,而是在三版二条。熟悉中共文宣套路的人都知道,文章放在哪个版面,是否以社论或本报评论员的名义发表,都是非常有讲究的,越重要的文章,或者官方越是要外界引起重视的文章,一般都会放在头版或者某个重要的版面。而这篇文章从版面和作者的安排看,让人不会认为是重要文章。假如真是习近平在背后支持蔡奇,相信对蔡来说会如获至宝,在上次清理“低端人口”中,尽管外界反应激烈都奈何不了他,那么这次他应该会大张旗鼓地公然反对,而非像现在这样带点“含蓄”。

当然也有可能习近平虽然同意政府工作报告写上那句话,但现在官媒和社会对“地摊经济”的关注和反应让他反悔;又或他在挺蔡反李时特意交代,在版面和作者安排上不要那么显眼,以免外界知道这是他部署的作业。到底哪种情况符合事实,还需有更多材料披露。但假使习反对“地摊经济”,不会因为是李克强抢了“头功”,他完全可以把这个舆论权从李手里夺过来,让官媒把重开“地摊经济”的功劳算在他头上,就像他在抗疫中做的那样;更可能的是,现在外界对“地摊经济”的过分关注,让他认识到这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到了需要让“地摊经济”来救驾的地步,从而对他宣称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直接打脸,他不想看到舆论炒作这个话题。

我倾向认为北京反对“地摊经济”乃蔡奇的自选动作,与习没有直接联系。但蔡也很可能认为他这样做会得到习的认可。习或许在内心里不希望这个“功”被李抢走,但他也不想占有它,如上所述,开放“地摊经济”毕竟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反让外界联想到中国经济的艰难。蔡揣摩到了习的这个心思,他要让“地摊经济”的宣传降温,于是不惜得罪李。这可以解释北京日报把该文放在较不重要的版面却提前半天在报纸的客户端刊发。从此角度看,也可把北京的举动说成习李围绕“地摊经济”暗中较量。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