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重新审视习近平的一带一路

2023年10月21日

政治学者张俊华认为,一带一路十周年之际,看着中方和西方的媒体,感觉就是双方大多陷入一个自己给自己设计的圈套内,一方极力赞美,另一方无情批判。 但实际上,中国政府已开始悄悄改变自己的做法。现在是到了全球重新思考一带一路的时候了。

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10月18日在北京开幕
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10月18日在北京开幕图像来源: Grigory Sysoyev/POOL/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一带一路的“初心”是为了解决中国的产品过剩(钢铁、水泥等等),同时也是为了让中国的外汇储备通过借贷得到更有效的运用。最后,一带一路本来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富裕的欧洲,即把更多的产品向欧洲倾销。 这是中国重商主义的表现。 但随着时间推移,一带一路确实成了习近平想作为一个雄心壮志的“世界领袖” 一个很好的平台,尽管这个本来也许并不是他的本意。

现在回过头来看,解决钢铁、水泥的过剩,似乎是达到目的了。同时,中国从以前的受援国,变成了援助国,甚至债主。据中国官方本月公布的数字,“一带一路”参与国家欠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债务已达3000多亿美元。这造成了很多国家还不起债,以至于产生一系列问题和纠纷。 而最终目标(即往欧洲和富有国家倾销产品)并没有像以往想象的那样得到实现,尽管确实也建起了中国各地通往欧洲的货运铁路。 

“一带一路”在欧洲遭遇困境 说好的高铁改慢车

05:46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北京的“创新”

在一带一路的实践中,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来的经济考量越来越让位于更多的政治权衡。以致于到了有些国企本来并不想在某些国家(如白俄罗斯)参与一带一路的项目,却也被迫违背意愿、也违背市场规律,参与了。10年来,大大小小的项目有1000多项,而不少受惠国利用带路项目产生了新的腐败。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是习近平钦定的重点的重点,相关的投资超过一千多亿美元。2018-2022年期间,巴前总理伊姆兰-汗任下内阁提出有关中巴经济走廊项目腐败指控,不少项目陷入困境。 以致于在一带一路十周年时,当年如此宏伟的叙述,中方大宣似乎已经难以挂齿。 总之,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已投入超4万亿美元(中国白皮书说法是2400亿美元)。但前期的带路大项目,并没有给中国的经济带来太多的实际惠利。

腐败等问题缠身的中巴经济走廊 如今成为了“一带一路”的败笔(资料图片)图像来源: FAROOQ NAEEM/AFP

2017年中美贸易战开始后,一带一路开始被蒙上了地域政治的色彩。 而过了十年后的今天,更是成了习近平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工具。用习近平的话说,一带一路”是通往全球新秩序之路。习近平这次在一带一路峰会中体现出来那种自信,说明他对现有的一带一路的项目给他在南方各国,在欧洲的匈牙利、塞尔维亚以及俄罗斯带来的光圈感到满意。他的数项全球倡议 ( “全球发展倡议”(Glob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全球安全倡议”(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和“全球文明倡议”(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 就是他的新秩序设想的体现。 

不管是中国一千多个项目中出现了多少腐败现象和负债国家以及豆腐工程或者是非绿色工程,一带一路毕竟也是中国的一个创新。北京确实打破了以往的西方世界对发展中国家援助项目的框架,力图引入一个不同的方式,来满足缺资金、缺基建、缺人才的国家现代化的需求。在项目实施中,时常体现中国政府统一快速协调、资源调配。当华为在一个帮助一些非洲国家建立电讯网的时候,尽管那些国家没有经济能力支付,但中国政府很快帮助他们通过农产品出口到中国,来支付华为的项目。这在西方那里是不可想象的。应该承认,这种非正统的做法确实为腐败提供了漏洞,但这也成了中国对不少国家的吸引力。 

调整并非以往项目完全失败

当然,北京并没有死守一开始那些做法。实际上,早在2017年的中国的第二次一带一路峰会上,中国已经感到自己财力力不从心,所以已经改变其做法。有统计显示,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建活动与2018年相比减少了40%。中国2021和2022年对非洲的借贷低于20亿美元,创20年新低。

今年的第三届峰会,习近平则更明确地表明,中国将为“一带一路”再注资千亿美元。但是, 一带一路合作将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从硬联通扩展到软联通,实施1000个惠民生、小而美的项目将成为新常态。但地域政治的杠杆依然存在:地缘政治对抗性越强的地方,中国越不可能放弃或剔除已经签属一带一路协议的国家,因为它们都是战略统战的对象,北京愿意付出成本。

但西方不少观察家却把中国在项目规模上的改变一概评价成以往项目失败,那也有所欠缺。 实际上,从北京的角度来看,成功与失败不仅仅是一笔经济账,而是一个长远的、全方位的算计。而后一种做法,在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国家,是不可能操作的。 以老挝为例,老挝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总计将背负超过14亿美元的债务。而该国的GDP不足200亿美元。老挝自己无法支付债务, 但北京考虑的不是短时期的收入,而是长期对其掌控。中国在老挝投资的同时,为老挝培养了很多专业干部,邀请他们在中国的大学获得学位。而在这里的考量就是,只要这些人今后在老挝政府要门工作,他们对北京的报答肯定会实现。 

当然应该承认,习近平以前认定的旗舰项目,诸如中巴经济走廊,是一个典型败笔。 好在像中国是一个百姓无法指定国家领袖对丢失的大笔资金负责的制度,所以习近平不必担心受到指责,当然,在红二代、老领导那里不免有人背底议论,表示不满。 

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峰会上 只提成绩 不提败笔图像来源: Edgar Su /REUTERS

西方有点落伍了

从全球的发展来看,这几年是全球的南方国家缺少资本和技术的时期。而中国在这个时候用一带一路项目出现在那里,对他们来说是件好事,尽管现在很多国家还不知道,中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如此大方了, 但中国确实不仅在少量的资金方面, 而且在产品方面,给他们的现代化提供机会。这里不管是中国的北斗导航体系,还是华为的电讯,还是在清洁能源、人工智能方面。目前的西方似乎是在跟着中国已经走过的路继续走 (即提倡基建)。而中国已经在各大洲耕耘自己的新的行业 ——即上面提到的几个行业。

西方应该意识到,近十年来,他们在跟中国竞争中有点落伍了。所以,不管是美国的拜登还是欧盟,都在试图利用自己设计的项目,跟中国竞争。比如推出了“全球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 (PGI)”,同时美国与欧盟决定协助非洲国家建造一条跨国铁路。 这对渴望现代化的南方各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但是否能很好地利用这种机遇,取决于接受国的政府是否廉洁。更取决于这个国家是否真正有把自己的国家在短时间内现代化的雄心,以及是否有利用好这种机遇的智慧。

印度尼西亚在这方面也许是个值得观察的案例。印尼当初就是不仅仅满足于得到外资,而是千方百计从他们那里获得技术。 印尼看准了中国在东南亚创立榜样的心切,同时自己也急切地早日实现现代化,但又不愿意成为一个负债国,于是,跟中方达成如此的协议, 即在接受一带一路的项目中,以高科技为基准,并要中方实现相当一部分的技术转移,培养人才。同时,不接受政府跟政府间的贷款。 但即便如此努力,印尼也可能面临“债务陷阱” 。印尼现在成了东南亚第一个引入中国高铁的国家,但人们都知道,该项目30年内无法盈利。而印尼的电讯行业已对华为产生了极度的依赖。 从印尼和中国博弈的视角来说,这个国家就处在80、90年代的中国那样的阶段。

总之,十年的一带一路为世界政治、经济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带来不少变化。而这种变化以体现在中国把自己的威权统治、威权的文化、现代化的工业产品和技术跟接受国那种不完全渴求民主、自由,但又有急迫的现代化需求的政治精英的结合。一带一路并非两种政治模式的简单竞争,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中国的很多的实践无疑是有意在挑战西方的规矩。譬如,中国在非洲国家的债务重组问题上没有采用IMF和巴黎俱乐部所常用的减记方式(haircut),而是坚持按自己的惯例延展还款期或降低利息。所有这一切,无疑是对那种按规章办事、习惯于90年代那种世界政治的西方国家难以接受。 在不少国家都梦想着进入现代化的时刻,就看是哪方能给它们带来真正的帮助。 

本文作者张俊华为徳籍华人政治学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读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曾执教于柏林自由大学等高校。现为法国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 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3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