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黎智英能保外就医吗?

Chi ho Tsang
曾志豪
2025年2月28日

黎智英之子黎崇恩上週表示,他77岁的父亲健康恶化、时日无多,呼吁英国和美国出手促使中国释放他。DW客座评论员曾志豪认为,他的身体状况可能成为破局关键,给中国政府“下台阶”。

黎智英面臨串谋出版煽动性出版物、串谋外国勾结等指控,后者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图像来源: Vincent Yu/AP/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已经身陷囹圄快将四年,最近关于他的健康状况,令人忧虑。

黎智英儿子黎崇恩早前透露黎智英患有糖尿病,香港政府和监狱却没有为他提供好的照护和医疗,并表示他的身体“正在崩溃……这类似酷刑”,甚至说出了“留给我父亲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的悲凉之话。一时之间,各地都有声援黎智英的活动发起。

那么黎智英的身体状况到底如何?

特区政府在黎智英健康恶化的消息传出后,随即发声明驳斥,“强烈反对并驳斥黎崇恩散布的错误资讯及抹黑言论”,强调依法审讯。这个反驳未有具体说明黎的儿子哪一部份言论是“抹黑和错误”,到底是黎智英有糖尿病?还是黎智英身体状况很差?还是认为这不是“酷刑”?

2月25日,黎智英继续出庭作供,暂时未见报道审讯的文章有提到他出庭时的身体状况。

我们只能对此存疑,并希望黎智英身体并没有那么恶劣,而在这个前提下,黎智英身体的状况,或许可以成为破局关键。

黎智英之子:父亲在狱中有死亡之虞

02:03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众所周知,黎智英是中共头号重犯,是中共心头之恨,也是国际上最关注的一位政治犯。美国总统特朗普早已表明要百分之百的营救黎智英,但目前他仍专注俄乌战局,未能顾及香港。

但合理分析,如果美国要施压,要求中方释放黎智英,一定要给中共一个下台阶,不能变成“美方要求、中共听命”的局面。否则中共难以向所有建制阵营交待,这个“汉奸走狗卖国贼”在国安法之下,居然可以全身而退,岂不落中共威风?

所以,保外就医、人道救援,看起来是最好的DEAL,最合理的下台阶。

过往中共盛行人质外交的年代,往往都是用“保外就医”释放受国际关注的政治犯,例如王丹。不过,这都是过去式,在中共认为“东升西降”的前提下,还有多少“人质外交”的空间和需求,存有疑问。而且,就像某些重量级的政治要犯,可能是囚禁到至死方休,绝不存在丝亳人道关怀,例如刘晓波,直到肝癌晚期已经油尽灯枯才“保外就医”,一个月后便离世。

可见中共在这些人质问题上,态度愈发强硬。

现在唯有看看特朗普总统是否能履行诺言,用他最爱的make a deal的艺术,逼中共谈判,然后以黎智英的身体状况做破局借口,保外就医,提早释放。

目前看起来,美国对中国的施压更多体现在关税的开征,你也很难相信特朗普会以关税让步来换取黎智英的释放,因为这是他维护美国利益的一个根本手段。

黎智英代表香港过去的特殊政治气候,不是每个人都喜欢黎智英。香港曾有一段时间,除了中共之外,不少传媒人士都对黎智英的市场导向小报办事方针颇有批评微言,认为是顛復了新闻的伦理秩序。但用现在的眼光去看,黎智英的存在,正正是香港报业以及言论自由最鼎盛兴旺的日子,只有在那种自由活跃的政治气氛中,才会容得下这种另类的办报方针。所以当日《苹果》关闭,便被市民喻为“一个时代终结”。

而这个终结是连锁反应的,因为一直和黎智英关系密切的香港民主党,一个活跃香港三十多年的主要政党,上週也宣布要解散。

这个消息传出,最令人感慨的是,香港社会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关心和热烈讨论,比起同期在香港发生的网红出轨感情事件的铺天盖地,这则政治新闻完全是落入泥沼的一颗小石子,无法掀起太大涟漪。因为许多人都认为,民主党,或者政党政治,在香港已经是“名存实亡”,留下的只是躯壳,虽生犹死。政党消亡,也只是“弃之可惜”,也无更多挽留。

当年香港的公民社会,舆论上有传媒呼风唤雨,政治上亦有政党政治,内外监察,即使无功而还,至少令人民有力参与。

今天,传媒大亨蒙难,老牌政党解散,设想黎智英铁窗外望,还能认得这个崩溃的香港吗?

反修例运动五年后 香港历经多少巨变?

02:48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曾志豪是香港媒体人,曾任职香港电台,担任时事讽刺节目《头条新闻》主持人。目前旅居台湾。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