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对利军事行动在中国引发人权和主权的争论

2011年3月23日

对于西方联军在利比亚的军事干预行动,中国官方媒体基本上采取谴责的论调,而在民间网络论坛中,则呈现出民族主义倾向和自由主义倾向两种力量的对峙。其中的一个关键争议点就是:"人权"和"主权"到底哪个更高?

图像来源: AP

中国官方媒体炮轰西方联军

西方联军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行动已经进入第五天,中国媒体仍然对这一话题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利比亚话题仍然位于各主要官媒网页的醒目位置。主要论调仍然是指责西方国家"故意把人权和主权对立起来","打伊拉克是为了石油,打利比亚也是为了石油 "等等。《环球时报》3月23日发表社评,认为西方国家目前面临"纠结"状态,很有可能会被中东的乱局"套牢",从而为积极介入中东革命而"付出代价"。同时这篇文章还指责中国国内一些人、包括一些知识精英跟着西方喊出人权高于主权的"奇怪论调"。

中国资深媒体人李大同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中国官方舆论批评西方对利军事行动,并且打压"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正反映了当局对其可能会威胁到自己政权的担忧。他说:"中国共产党将人权和民主可以高于主权的观点视为巨大的威胁,因此要全力反对压制这一论调。"早在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开始之前,中国就出动大量安全力量,将民间发起的所谓"中国茉莉花散步"活动压制在萌芽中。李大同认为,中国在利用利比亚发起一轮宣传攻势。中国反对西方联军空袭一方面是出于其历来反对以人权为理由干涉别国内政的立场,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国内政治稳定的担心。

网络民意呈现民族主义和自由派的对立

而在中国广大的网民当中,则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北京作家、资深媒体人凌沧洲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网络民意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而是相当多元化的。在一些比较自由化的论坛上,对于西方联军在卡扎菲即将攻克班加西的关键时刻出兵干预,不少网民都欢呼"奥德赛黎明"是划时代的一天,并表示认同。但同时也有一些民族主义倾向比较严重的网民存在,甚至还有人称对利军事干预是"新八国联军侵犯利比亚主权"。谈到主权和人权,凌沧洲认为:

"假如说没有人权,那么主权的意义又何在呢?那主权可能就沦为主子的权利。我想,卡扎菲究竟对自己的人民都做了什么,文明世界应该是有目共睹的。"

两派力量处于"不公平竞争"中

在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和核灾难之后,中国网民也呈现出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两股力量的对峙。凌沧洲表示,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倾向其实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不公平竞争"的局面中。民族主义的声音之所以更强劲,并不是得益于其观点本身更有说服力,或者是帖子的传播率更高,而是得益于"裁判"的意愿。凌沧洲透露,他本人在对利军事干预开始的那一天,就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欢呼赞叹的文章,之后这篇文章就在某论坛遭到了删除。他说:

"如果(两种声音)能理性地辩论辩论,能够有一个畅达的表达机制,我相信是能够说服更多狂热、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来客观判断利比亚的局势。"

作者:雨涵

责编:乐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