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对外文化交流是为未来的投资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3月8日

德国政府计划,在今后三年内分期分批地削减对外文化和教育支出的三分之一。这是逐步减少国家补贴政策中的一部分。消息传来,对外文化机构如歌德学院、德国对外学术交流中心、洪堡基金会等纷纷发出抗议呼声。以下是本台记者对此发表的评论。

在歌德学院亚迪斯亚贝巴分院举办的德国之声日(2002年12月)

无疑这是一条令人沮丧的消息。德国外交部长菲舍尔的话说得明白:对外文化交流虽是令人向往的事业,但在资金有限的年代,一些目前规模的活动在不远的未来不得不取消。今日的风尚为国家补贴将越来越少。在减少补贴的日子里,文化事业将无从幸免。

此言让德国的文化机构受到不小震惊。震惊之余,它们开始算这笔削减帐。得出的结论是:今后三年里,德国文化经费将总共削减4500万欧元。他们认为,这一数字不仅会给德国对外文化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它还将直接威胁到文化机构的生存。歌德学院海外分院、奖学金、各国优秀科学家的交流等活动都将成为这次经费削减的牺牲品。

自然,抱怨和忧虑都无法解决问题。人们目前需要的是富于创造性的方案。也许鼓励接受私人捐献便是一项不错的考虑?还有,通过各类合作也会发现新的财源。政策上应当理清轻重缓急的次序,一刀切的方式早已属于过去。

国际政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背景之下,东欧和中欧在欧盟扩展的框架内会是德国文化交流的新重点。中东地区,伊斯兰世界,尤其是同穆斯林展开对话的呼吁,将为这一地区赋予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除了开始实施重点式文化政策外,文化经费的削减带来的损失不是仅靠数字就能够概括的。文化事业,尤其是同国外进行的文化交流,向来占据着德国外交政策中不可或缺崇高地位。资金短缺的日子里,文化事业受到忽视在国外由来已久,但它对德国人还是相当陌生。德国人向来认为,花在文化和教育领域的资金是对未来的投资,而不是装点门面。

歌德学院、德国对外学术交流中心以及其它包括德国之声在内的文化媒体机构用其辛勤的劳动维护德国的形象,它们维系起来的网络,赢得的各国友人,对推动文化交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难道不是政治对文化所寄与的希望吗?怎么可以一面提高政治标准,一面又不断地削减为此所需的经济资助呢?

(拉比茨)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