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将辽代搬到德国展出

严严2007年2月4日

名为“辽国之宝--被遗忘的中国游牧朝代” 的展览,上周日起在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开幕。据悉,该展览也是欧洲首次向公众展示介绍公元10世纪辽国契丹族的神秘文化。

展出的辽代木靴图像来源: RICAIM

坐落在科隆大学街的东亚艺术博物馆,傍晚六点,灯火通明。迎着科隆的第一场瑞雪,我和其他远到而来的客人一起领略了契丹-这一游牧民族的迷人文化。就像辽人的崛起一样突然,辽国的灭亡也那样突然。对于中国人来说,辽国的历史是从小在课本上就可以学到的。可对于西方人,关于辽国的这段历史则是完全被遗忘的。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馆长施罗姆女士介绍说:“你如果问欧洲人,辽代是什么呢,他们都不知道。他们知道有蒙古这么一说,但是辽的这段历史,你可以去问问。在欧洲或是西方人眼中,对这一特殊的中国朝代,他们是一无所知。而且辽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当时的另一个游牧民族金人给灭了。现在没有人能说契丹语,甚至契丹族的文字也没人能懂。这些对我们都很神秘。对这一民族的文化得到了解我们也只能从书上或记载中。但现在你可以在这个展览中看到这些契丹人留下的宝物。你会发现这个神秘的民族是真正存在过的。”

展品图像来源: Museum of Balin Right Banner

此次展出的130件展品,是1989年中国考古学家在赤峰挖掘出土的辽--陈国公主墓穴中的宝藏。展览中除了公主生前使用的各种饰品,像是银质手镯,发簪,还有花色讲究的烤瓷瓷器外,其中还包括这位公主。

身高大约1米5左右的陈国公主被淡黄色丝绸布料紧紧抱裹。外边穿着银丝网络。我眼前这一巨大的玻璃罩内躺着的就是当年生活富足,周围仆人万千的陈国公主。可后来才知道,由于运输原因公主的身体是仿制的。不过她身上的衣服和银丝网络可的确是原版的,而且有其特殊的意义。本次展览顾问中国考古学者霍杰娜说:“在辽国一般有金丝,银丝,铜丝网络。因为她是公主级别的,所以她就使用了银色网络。还有古人认为,如果把尸体完好的保留下来,他的灵魂就不会离开。汉代的金缕玉衣就是这个道理,他们认为只要人的灵魂还在身体也在。这是契丹文化也是辽文化里特有的东西。”

中国民间曾有凡辽墓十墓九空这样的传闻。因为契丹贵族盛行厚葬,人死后要将生活用品或珍贵饰品入土随葬。1989年出土的这些文物不仅再现了当时契丹人的生活,以及当地人对宗教文化的虔诚,也给辽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

图像来源: Museum of Tongliao City

旁边的展厅内还有公主墓中出土的金华银枕,鎏金银冠,金华银靴,和金面具组成的殡葬服饰。特别的是罩在公主脸上的这个金制面具,是根据死者死时的表情制作的,这些都是契丹葬俗文化的重要标志。

同时展出的还有契丹佛教徒的真容藏。乍一看,偌大的一个玻璃罩内一个木偶人身上顶着一个石头脑袋安详的躺着。据考古专家霍杰娜介绍,这是当时在辽代佛教界盛行的一种葬法---真容葬.就是用石头刻出本人生前的容貌,保留其真实相貌,火葬后将骨灰放在用木头制成的木偶人身体里。施罗姆馆长自信的说,我敢讲这样的展览会令欧洲人为之惊叹,这也这次辽代展览要传达的文化讯息,“我们的博物馆就是要驾起一座通向中国的桥梁。我们当然希望,德国人更多的认识中国,但他们对中国了解的确太少”。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