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归国路漫漫 “双阴”添新难

立夏
2020年11月7日

10月31日,本网曾报道中国公民返华新增双阴性证明的要求。疫情之下,新政策频出,有人努力适应新规则,有人被迫放弃归国的计划,返华之路仍然道阻且长。

Deutschland Frankfurt am Main | Flughafen | Flugpassagiere mit Mundschutzmasken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B. Roessler

(德国之声中文网)10月30日,中国驻德国、美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大使馆网站陆续发布紧急通知,要求搭乘航班赴华人员在登机前48小时内在当地检测机构完成核酸和血清IgM抗体各一次采样、检测,凭借双阴性证明向当地中国使领馆申请健康码或健康状况声明书之后方可登机。经第三国中转乘机的赴华人员,须在中转国进行第二次核酸检测和血清IgM抗体检测,同样有48小时的限制和上传给大使馆审核的要求。部分国家在补充说明中直接表示,当地机场不提供快速检测服务,不建议到该国转机。

细数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政府为了防范输入性病例,几乎每个月都会推出有关赴华的新政策。虽然航线数量在缓慢增加,但是随着全世界中国以外秋冬季疫情的到来,中国公民乘坐飞机归国愈发困难。
中国政府针对中国公民乘坐飞机返华政策一览:
 
2020年3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宣布开始执行“五个一”政策,即一个航司一个国家一个航点一周一班飞机,且规定客座率最高不能超过75%
2020年6月8日——中国民航局实施航班“熔断”措施,以入境航班落地后旅客核酸检测结果为依据,对入境航班实施奖励和熔断措施
2020年7月20日——中国民航局、海关总署、外交部联合发布《关于来华航班乘客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登机的公告》,要求赴华乘客在登机前5日内完成核酸检测,获得绿色核酸码方可登机
2020年8月30日——多国大使馆调整核酸码有效期至赴华航班登机前3日内
2020年10月30日——多国大使馆发布紧急通知,赴华人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IgM)检测双阴性证明,在中转国同样需要进行再次检测

双阴证明令回国难上加难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The Yomiuri Shimbun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根据中国驻德国大使馆10月30日发布的消息,双阴性政策将于2020年11月6日起生效。中国航空7日从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航班乘客,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王幽(化名)就是其中一位。

在回忆最初看到双阴性政策的时候,王幽的第一感觉是“懵”。自去年圣诞节赴德国看望家人至今,她几乎每个月都会订一张机票,尝试回国。然而不管是外国航司还是中国航司,她的经历无外乎是抢票-取消-再抢票-再取消。终于她花费一万二人民币购买到了一张没有被取消的机票,哪料赶上了双阴性政策实施,完全没有前人经验可参考,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政策颁布后的第二天是周末,德国大部分的诊所和实验室都不上班。“我在网上找各种消息,整整折腾一天,弄得头昏脑胀的。但是周末你也联系不到任何人,只能发一大堆邮件”,王幽对记者说道。她在一个回国讨论微信群里了解到,法兰克福的医学中心提供核酸和血清的快速检测,但是总计费用达286欧。如果是一早的预约,她还要提前准备在法兰住宿一晚,这在因为疫情恶化而禁止私人旅游住宿的德国并不容易实现。就在她犹豫的瞬间,这家医学中心5日和6日的检测位置已经被预约完毕。最终,不会德语的她经过好几番英语电话咨询,终于在波恩找到一家价格依然高昂但是出结果较快的机构进行血清检测,出于成本考虑,核酸检测则选择在科隆进行。

早上五点半,德国的天还没亮,王幽就匆匆起床准备赶火车去科隆。当天,科隆的最低气温只有1度,还下着毛毛细雨,王幽裹着大衣,是第一个到核酸检测点门口排队的人。完成一系列戳喉咙的操作后,王幽回到波恩的家,稍作休息,再赶往之前约好的机构进行血清IgM抗体检测。根据中国政府网上的介绍,核酸检测可发现病毒的存在,血清IgM抗体检测可用于发现早期感染者。与抗体检测相比,核酸检测更加灵敏,也是实验室检测的“金标准”。

不明白,不合理,太揪心

王幽回国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完成她所任教的大学的教学工作。对于双阴性证明,她直接表示“不明白新政策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虽然她能理解时效改成48小时内能够降低归国人员在海外停留期间感染的风险,但是在德国,一般家庭医生提供的血清检测出具结果需要两天,提供快速检测的机构往往不在周末提供服务。她庆幸自己的航班在周六起飞,有两个工作日可以等待结果。但是对于周一起飞的航班乘客,如果找不到提供周末服务的检测机构,只能面临改签或者退票。

双阴性政策也让王幽的回国成本大幅增加。王幽之前因为航班取消而申请退票的款项还未全部到账,因为买不到直飞去北京的机票,她只能直接加价5000人民币换到上海。如今为了满足使馆要求,需要支付高额的快速检测费用,新增添的花费堪比一张新机票的费用,让她不禁直呼“抢钱”。

此外,她觉得政策出台太过仓促,很多内容含糊不清,比如颁布的政策对于双阴性证明的时效要求是登机前48小时,但是经过几番确认后是按照日期计算。对于这些关乎登机的重要细节,王幽这几天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抠政策,反复追问领馆工作人员,生怕证明不符合要求。

王幽说,她能够感受到中国大使馆协助公民回国的态度,对使馆及时的反馈也表示认可,但是双阴性政策在她看来,仍然是个十足的“馊主意”。王幽的德国丈夫曾在华工作多年,当她向他抱怨这个政策没道理的时候,熟谙中国政府办事逻辑的他回答:政府想干啥干啥,根本不用征求你意见。

完全不可能的条件

由于一直买的直飞航班,王幽对于回国这件事还是比较有信心。而对于没有直飞航班的国家或地区,双阴性政策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张煦(化名)期待一年多的返华行程便是因此作废。

张煦是某家中资企业派往非洲援建的工作人员,目前正在尼日尔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工程项目。根据中国拟在建项目网的信息,目前中国在尼日尔有数个油田、水电、桥梁等工程正在进行。而仅仅张煦所在的企业,就还有400多人因为疫情滞留在尼日尔,等待返华。

尼日尔是全世界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通常赴华的路线是从伊斯坦布尔、亚的斯亚贝巴或者巴黎转机。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张煦所在的企业断绝了一切人员流动。经历了从4月份到7月份的漫长等待,熬到了8月份,往返中国的航班终于逐渐恢复,国内轮休人员办理了一系列复杂的手续后,在9、10月份陆陆续续踏上了返回非洲项目的征程。为了圆满交接工作,他选择预定11月中旬的机票回国。出于安全考虑,他选择的是从巴黎转机的航班,价格在三万元左右。这趟原本计划在11月11日起飞的航班承载了他近一年来的期盼:好好休个假,见见久别的家人,去周边城市转一转。但如今,这些期待全部落空。

张煦看到双阴性政策的通知是在凌晨三点,他说,那是他真切感受到崩溃的瞬间。通知中直接公告,“请法国以外乘客切勿来法国转机”。他当即给国内的妻子打电话说明情况,在通话过程中不禁失声哭泣。张煦和他的同事们身处一个没有直飞航线的国家,双阴性政策相当于“设置了一个完全不可能的条件,大家感到非常心寒”。而他的同事中,有人上半年遭遇母亲去世,到现在还没能成功回国;有人家里生了二胎,却见不到孩子的第一面;也有人在当地身患疾病,无法回国休养。但是国家意志无法撼动,张煦已经做好了春节要在非洲度过的打算。剩下唯一的希望就是公司包机,但是这又是需要政府层面的审核,有限包机资源的调配,在当前全球疫情再次肆虐的形势下,希望渺茫。

第二波疫情正席卷欧洲图像来源: Christoph Hardt/Geisler-Fotopress/picture-alliance

渺小的个体

聊起疫情初期的生活,张煦说到,当时大家看到国内疫情如此严重,虽身在海外,但大家都非常热心地组织过捐赠,他也尽了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他所在的企业也到处筹措防疫资源,大量采购尼日尔的口罩防疫物资,甚至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对于双阴性政策,他觉得他自己在感情上有点难以接受,“至此,一切幻想化为泡影,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能回到亲人的身旁”。在知乎上“如何评价新规赴华乘客须凭48小时内双阴性证明登机?”的问题下,张煦留下了这样的回答:

刚刚在微博上逛了一圈关于双检测的话题,原谅我玻璃心,看了几条热门评论,不禁让人心寒。没错,当初选择了这条海外务工之路,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为了让家人生活的更好,也是为了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是客观上,我们也是在用实际行动支持着“一带一路”倡议和政策,支持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建设中国工程,传递中国声音,输出中国文化。我是正宗的中国公民,持有中国公民身份证,拥有合法的中国户口,在中国缴纳社会保险,依法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我的根在中国,亲人子女也在中国。有人说我们带毒回国,有人心疼国内的医生护士,有人说要怪就怪国外检测效率低,有人说窗口期已经给足了还不回来的就活该……已经无力与之争辩,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悲欢也并不相通。个人在国家面前真的太渺小了,政策朝令夕改,毫无缓冲空间,即使一张票高达数万元,全公司上百张机票面临作废,也丝毫无法撼动这样的决定。也许真的要把重心放在国内大循环上了吧,在海外为国牺牲青春和热血的人们,不值一提。 

11月6日晚上,距离送检已经近四十个小时了,王幽还没有收到核酸检测结果,检测点反馈最近德国感染人数飙升,已经无法保证四十八小时的时效。他在群里说,现在的她只想大哭一场,“已经做好退票的准备了”。而在采访张煦的当晚,他的知乎回答已经被删除,提示不符合社区管理规定。他细细了一遍社区管理规定,也没发现违反哪条规定,只能作罢。而之后等待他的,会是又一个在异乡度过的春节。

© 2020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