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中合作体校纪录片在广州获奖
2009年12月30日镜头前,一些学龄前儿童正在上海体育局的体操馆里进行刻苦的训练。教练非常严厉,孩子们常常被训哭。在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前,干超导演就每天来这座体操馆,拍摄这些幻想未来获得奥运金牌的孩子们的训练过程。
他将这部纪录片命名为"红跑道"。但影片所要讲述的不仅仅是体育。干超导演解释说:"这部影片反映了中国的这些孩子们如何在国家的体制中逐渐形成自己人格的过程。它其实是关于中国的教育,关于中国人的教育方法。"
汉堡的北德意志电视台为影片的制作提供了70%的资金,而导演、摄影及剪辑由中方负责。在戛纳电影节上,干超导演结识了北德电视台编辑毕曼女士。对这个合作项目,双方一拍即合。毕曼对干导称赞有加:"干超非常聪明,并富有创造力。他是个世界人,游走于东西方之间,是东西方文化的中介人。这是他的长处。我们的合作非常成功。我们当然首先需要互相了解,因为我们的观点不同,拍摄的角度也不同。德国观众与中国观众的口味也不一样。"
"红跑道"有好几种版本。德语版本的长度为60分钟,影片的名称为"眼泪与梦想-中国儿童体操工厂"。中文版本仅45分钟,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已经上了电视。对干超来说,做好几种版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是在这个体制中长大的,所以看东西就会深一点儿。也正因为我们离它比较近,所以怎么能够跳出来,以比较客观的角度把它的现状描写出来,尽量不抱有太多的主观判断,这对导演来说是比较难的。"
"红跑道"参加12月初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的版本长达70分钟。通过角逐,该片最后获得主题类大奖。影片展示了非常残酷的,有时并非正确的训练方法。
干超没有给影片配解说词,只让画面及人物来说话。对此他解释说:"中国在奥运会上得了那么多的金牌,说明这个体制是有效的。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这样的东西,看起来不合理,但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但判断它的对与不对不是我们这个片子所要做的事情。让观众自己去得出结论。"
上海体育局的教练们看了这部影片后,对自己的训练方法也提出了自我批评。干超讲述道:"他们一起看。看完后再讨论体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以后怎么改进。这让我很开心。这个片子播了以后还是有一些改变,起到了对社会的触动作用。"
因此干超决定继续制作纪录影片。因为他与北德电视台的这次合作非常成功,双方已经制定了下一个合作项目。
作者:Giang Chi Viet/王雪丁
责编:叶宣